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而胡亥在隨行隊伍里。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只要膽子夠大,抓緊時機陰謀就能成功。
最后只剩一道關卡。
篡改遺詔,立胡亥為新君,將扶蘇與蒙家兄弟殺死永除后患,必須要車隊里的另一個關鍵人物合謀才能成功。
不是別人,就是嬴政頗為信任的丞相李斯。
李斯已經位極人臣,誰繼位對他有差別嗎
嬴政重用李斯多年,在治國理念上兩人一直以來君臣相得。到頭來,他會背叛始皇帝嗎
當時,李斯已經年近七十,在古代就是高齡老人。哪怕扶蘇上位不重用他,更重用蒙氏,他還有必要爭權奪利嗎這個年紀可以功成身退,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了。
歷史給了我們答案。
人心易變,不是所有人都能克制住貪婪的欲望。
趙高與李斯對嬴政之死秘不發喪,假裝始皇帝活著繼續巡視。
又用現成的玉璽發布了矯詔,一讓胡亥繼位,二給扶蘇送去了一封原地自裁的旨意。
矯詔稱扶蘇與蒙恬在邊塞十年沒有更多建樹,扶蘇更因為不能返回咸陽做太子心生憎恨。不忠不孝的兩人,別活著了,朕將你們賜死了。5
毫無疑問,這是一招險棋。
如果扶蘇與蒙恬收到詔書后,或懷疑或不服,就是不自殺呢
假如送去旨意的使臣想要強硬動手,但兩人決絕反抗,劫持來使,不惜魚死網破也要回去見嬴政最后一面問個清楚呢
另外,此前蒙毅去會稽禱告山川。假如他迅速返回,見不到活著的嬴政,心生懷疑呢
這個時間差之中,嬴政的死亡消息又會不會外泄呢
不得不說,趙高在作假上很有一套。
為了避免尸體發出臭味惹人懷疑,他也是絕了,想到魚的腐臭可以壓制住尸體臭味。以臭制臭,這一招很成功。
后來,唐朝李賀詩云“嬴政梓棺費鮑魚”。
古時候的鮑魚不是指我們現在吃的那種海鮮。現代人說的鮑魚,以前叫做鰒魚。自清朝以后,稱鰒魚為鮑魚。
秦朝的鮑魚就是腌制魚。鮑指腐,別說沒人吃臭魚,想象一下鯡魚罐頭,是不能理解臭氣熏天也有人吃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了,被秘不發喪,他的尸體與一堆臭魚同行。簡直將諷刺值拉滿了。
偏偏,嬴政生前威信極高。大臣們不知始皇帝已經死了,只當嬴政想吃腌制魚。哪怕車駕彌散一股臭味,也沒人敢對此什么。
水鏡中,懷古風景vog暫停了。
布言在此處特意切換畫面,親手給配了一張充斥靈魂畫技的圖片。
火柴人口吐靈魂,靈魂泡泡里寫著「朕,秦始皇,死了」。
他躺在簡陋的長方形盒子中,四周被一大群死魚淹沒。
每條魚都畫得丑陋且潦草,但能看清楚它們瞪大眼珠子極盡死不瞑目之能事。
嬴政正對上這群死魚眼,仿佛看到它們眼中的嘲笑、憐憫與悲愴。
他手握劍柄克制洶涌翻騰的情緒,緊握到骨節已經泛白。
忽然,他笑了。
怒極反笑,倒要看看繼尸體被鮑魚淹了后,還能再怎么讓荒唐更上一層樓。
只見水鏡顯示上集完,請期待下集,啦啦啦
嬴政深呼吸,再深呼吸。
這咕咕是懂怎么氣人的朕絕不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