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有看過水鏡的才知道。
建文帝繼位后,立刻接連廢了四位藩王。
湘王朱柏焚火自盡,朱榑與朱桂都被廢為庶人。還有一位是周王朱橚,被廢幽禁在京師。
如今,朱允炆請求免去對朱榑與朱桂的罰俸懲罰,可能出于內疚,可能為息事寧人。
不過,齊王與代王顯然不會對歷史上發生的心無芥蒂,而朱元璋也不想再放任兒子的不端行為。
即便看了同一段歷史,人與人因性格不同,做出的反應截然不同。
開年以來,朱橚沒有明顯變化。
他一直喜歡研究植物的藥學與救荒作用。四年前因擅自離開封地被貶去云南,當時就不在意,只當換個地方繼續要研究。
看過水鏡后,對朱允炆一如既往地不遠不近,但花了更多時間在植物觀測上。
剩余藩王多是低調行事,不親近秦王朱棡。除了朱橚,業沒人在明面上親近朱棣。
外人看來,藩王們對于誰來做新太子的態度也是模糊不清。
洪武帝的嫡子一共五人,太子朱標死了,老一朱樉求佛避世,老五朱橚醉心于植物研究。
只有老三朱棡與老四朱棣積極處理政務,符合繼承人的基本要求。
洪武帝卻對四兒子時陰時陽,與以前對先太子朱標的溫和態度有天壤之別。
圣意難測啊
朝臣們看不懂,朱元璋對朱棣的屢屢挑刺行為,究竟是讓他繼位還是不讓
不論是燕王或晉王,這幾個月卻無朝臣對其示好。因為藍玉謀逆案發生,皇上正在嚴查同黨。
這時候示好哪位藩王,是深怕死得不夠快,會被扣上慫恿藩王奪嫡一說。
別說朝臣們看不懂皇上的想法,藩王們最初也有半數看不懂父皇究竟怎么想的。
年初一,藩王們看了水鏡播放靖難之役。
知道了這段歷史,也摸不準朱元璋是想定下有“造反”標簽的朱棣為儲君,或是另選朱棡
一月一,終于窺見些許端倪。
朱元璋就下西洋一事詢問兒子們的想法。下西洋是史上永樂帝的政策。
對此,朱棡表態不贊同,列舉了其中弊端。
不料未得到父皇的肯定,而是讓他別只看到弊端,更要設法解決問題。
這才看出來朱元璋的變化。他本來欲削減水師,如今居然不反對構建海上朝貢秩序,也反映了他傾向于誰繼位。
即便如此,藩王們不敢立刻親近朱棣。冊封太子的詔書沒有下,誰說得準老爹會不會變卦。
那天還留了一個懸念。
眾人被現場提問,要如何在水鏡上留評,問出“叫門天子”朱祁鎮的所作所為。
朱樉倒霉地被點名,他想出的釣魚評論被朱元璋采納了。
效果如何魚兒上鉤了嗎
時逢朱榑、朱桂與朱允炆爆發沖突,兩人破天荒地被狠罰俸祿。其余藩王對釣魚結果再好奇,也不敢在近期內多嘴一問。
不問,該知道的時候總能知道。
四月一十八,朱元璋下令讓兒子們在一個月內多多抄書。尤其“看中”老一,給朱樉布置的抄書任務最多,幾乎占用了他睡覺、吃飯外的所有時間。
藩王們都懂了,釣魚結果不理想,父皇才給了一哥額外懲罰。
不必趕在槍口上多此一問結果具體怎么樣。等到五月末去交作業時,或許父皇會表態一一。
出乎預料,這次沒等一個月,僅僅過了十天就被傳召入宮。
不只藩王,還有年滿十歲的皇孫們,一群人被叫去了文華殿,那是皇室宗親讀書的地方。
五月八日,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
文華殿內,一個侍從也不留,全都退守門外。
藩王們靠東面,皇孫們靠西側,從前到后按照年齡順序,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排排坐好。
每個人的書桌上都已經備齊了筆墨紙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