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文華殿鴉雀無聲。
眾人很想東張西望瞧一瞧身邊人的反應,但又不敢亂動作。
一屋子人幾乎全部僵著身體的古怪場景出現了,大家仿佛中了某種群體性不能動的咒語。
朱元璋繼續和善笑容鼓勵眾人快動筆,而如今對子孫們的態度打心底變了。
從「這些都是我的血脈希望他們能好好享福且護衛大明」,變成了「這些人都是孽債將來一定會掀開我的棺材板。」
朱家天下,世代相傳,如此美夢在看到朱祁鎮后就徹底碎了。
不肖子孫肆意揮霍,毫不在意大明的傳承。
到頭來史筆如刀,朱祁鎮固然被釘死在恥辱柱上,但作為開國皇帝要承擔根子上就壞了的罵名。
對此,豈能不怨憤。
他把所有好處都扒拉到朱家手里,一點利益也不愿分出去。是為了自己,但也是為了讓后代子孫享福。
負了一起打拼的兄弟,毫不在意朝臣給了他們超低薪資。唯獨沒辜負就是朱家人,可反手給他一刀的正是子孫后代。
改革一定要改
歷史的選擇岔路來了,那就走上從未設想的路。
前路可能給朱家帶去覆滅,但他不在乎。
反正大明早晚都會亡,而他也時日無多,那就去選擇與眾不同的滅亡方式。
不過,改革不能操之過急,要分幾步走。
先找幫手,給人畫大餅看到前方的利益,研究以往沒有的新技術投入到民間。
期間收獲了利益分一分,再繼續朝更廣闊天地沖。海船一開,外面的世界大得很。
真希望之后的水鏡影像,咕咕能給出一張地球地圖。
如果有第二次評論的機會,他必會留這樣的評論內容,但對結果不再抱有天真期待。
之前在評論區釣魚,已經被后世人毒打過一回,真吃不準實話實說會有啥反饋。
不給地圖,給點別的也很好。
比如怎么提升農作物生長,比如科學學科的形成歷史,比如發展科技路上的絆腳石是什么等等,都能用來參考借鑒。
真是好想知道
朱元璋暗默默想著,這些內容的相關影像總不能再把他氣到吧
算了,水鏡放什么內容不是他能操控的。
沒影的事,暫不多想。
說回找幫手,要哪里找
先明確方向,找有掌握科學技術潛力的人群,且能有心去研究表象下的科學原理。比如不只是觀察到天文現象,更要有心去研究它出現的原因。
具體研究范圍有待商議。
朱元璋承認他不懂,只知道算術、天文、水文都在其列,而他沒想到方面肯定還有很多。
他不懂,卻能尋找懂行的,也能培養出更多懂行的人。
西方能在1473年出現哥白尼。泱泱大明,豈會沒比之更出色的人。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同理,只要舍得投入,必能開拓出一片讓科學發展壯大的土壤。
一開始的操作很簡單,就是砸錢。
人一旦想開了,很多事就不是事。與其把錢留給敗家后輩,不如砸在科研上,至少他努力過問心無愧了。
對比咕咕所在后世,大明人罕知科學。
砸錢建立學校就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