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們就真的去吃肉了啊。
連亭總會有辦法。
他的出游攻略是真的做得很詳實,事先就預設過各種突發情況的應對之法。兒子吃完齋飯鬧著要吃肉簡直是小兒科中的小兒科。
連大人沒著急解釋,只是像一個成功的湘西“趕尸人”,趕著所有人前往了下一站,也就是素齋樓后面的燒朱院。
燒朱院,顧名思義,就是燒豬肉的地方。在這里不僅可以吃葷,連最初在廚房里烤豬肉的惠明法師都是寺里的出家人,其最出名的拿手好菜便是炙豚,不少名士文豪都是他的座上賓,更有人留下了“豬肉尤佳,一頓五觔”的墨寶廣為流傳。
“別問在寺院吃肉合不合適,紅塵萬丈,人家方丈說不介意那便是不介意,旁人也沒必要上趕著狗拿耗子。”連亭風趣幽默,邊走邊介紹,頗像個合格的導游。
在先帝朝之前,大啟就已經很推崇萬姓交易了,也就是廟會、集會的前身。彩色的帷幕,露天的攤位,無不在推動著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百年前,開源寺是第一個站出來響應的,對如今的繁榮盛世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在深山中苦修是佛,在鬧市中誦經也是佛。
當然,開源寺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褒獎、巨大的人流量,以及遠超其他寺廟的鼎盛香火,每每定期開展的佛教活動更是捧場者眾。各院的僧侶姑子還能在前殿廊下寄賣出售些自己做的東西、臨的佛經,掙些貼己。
這是一場共贏,在僧俗幾乎已經看不到界限與區別的交易中,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小皇帝恍然,點頭附和;“那位方丈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包容萬物。怪不得我剛剛不管是在大殿還是后廊,都見到有人公然擺攤算命,還有售賣道冠和銅錢劍的。”
在佛家的道場賣道家的法器,路子屬實是走得有些野了。
連亭卻見怪不怪“是張家道冠吧”您大侄子不苦大師的產業,攤子鋪得極大,整個北方的主要城市都能見到張家道冠的招幌身影,說來怪不好意思的,連亭正是其店鋪的主要投資人。
雖然連亭不信神佛,但他不得不說,搞宗教迷信是真的賺錢。
這也是連太監如此有錢的原因之一。
連接著素齋樓和燒朱院的,是鋪滿了道路兩旁、整整一條街的小吃攤。天南海北的各地特色吃食,花樣繁多,熱鬧異常。絮果一眼就看上了掛著“苦樂參半”招幌的攤子,他不認識字,但他認識招幌下的碗形牌。
這家賣的是川蜀一帶的紅油米纜米線,紅彤彤的一碗,又酸又辣,所以取名苦樂參半。
絮果在吃辣方面,屬于是又菜又愛吃,本來連亭見他信誓旦旦的樣子,還以為他在江左時有多能吃辣,結果小朋友一口下去就開始飚淚并嗷嗷喊叫“阿爹,這米纜打我米纜打我”
連亭“”那就不要再吃第二口了啊。
但小朋友已經很勇的又呼呼旋風吸入了第二口,舌頭再次被米纜瘋狂毆打。小皇帝已經顧不上自己吃,只在一旁看熱鬧,忍笑真的忍的很辛苦。
北疆王世子聞蘭因小朋友就不同了,他有事是真笑。
絮果“”
兩人本就岌岌可危的友誼小船瞬間傾覆。新仇舊恨涌上心頭,絮果就感覺像是有火焰在跟著他的舌尖燃燒。然后,他就干了件長大后每每想起總要捂臉的崩潰事,他直接把用筷子卷好的第三口米纜,塞到了正開口大笑的世子嘴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