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爺自此視湯山為祥瑞之地,親自立了百姓生祠在山頂之上。既是對前朝之惡的鎮壓,也是對京中不管龍椅上坐的哪任皇帝的警示,若你昏庸無道、不再愛民如子,那湯山說不定還會再次降下驚雷,替太祖爺劈了你這不孝子孫
每一年的年底,大啟的聞氏皇族都要派人來祭祀百姓生祠,這是對于聞氏來說十分重要的活動。等祭祀結束,也就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而一般來說,主持祭祀的都是皇后和太子。因為當年第一次祭祀時,就是由太祖爺的梓童主持的,當時的司徒皇后牽著年幼的太子,親自一步一個臺階地走上了湯山。一謝蒼生,二謝鬼神,三謝舉頭三尺的朗朗乾坤。
后面也就漸漸約定俗成了這么一個由婦孺祭祀的聞氏特供習慣。
如果沒有皇后,那就是由太后或貴妃暫代;如果沒有太子,那就會由皇帝的長子或長女暫代。偏偏本朝的新帝太過年幼,既沒有皇后,也沒有孩子。幸好楊太后在做皇后時就已經主持了多場湯山祭祀,是個熟練工。
唯一讓朝臣比較犯難的是孩子的人選。
因為這可不能亂選,雖然沒有明確說過湯山祭祀的皇子一定能繼承大統,但回顧聞氏歷史就會發現概率還挺高的。尤其是前面幾朝還有過公主代祭,結果真就當了女皇的例子。
朝臣們覺得小皇帝如今的名分本就不算穩固,若再從宗親中尋找祭童,恐生更多事端,不如就由太后單祭。
連亭適時獻策,他們不一直都有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嗎北疆王世子聞蘭因。他既是宗親,又與陛下有血緣關系,還是北疆軍所擁護的主人。勞煩世子爺去這一趟,既不用擔心同室操戈,還可以讓百姓看到朝廷沒有遺忘北疆軍的勞苦功高。
朝堂上本來對此頗有顧慮,但清流派重名,楊黨重利,只要順著他們心里的小九九做功課,他們總會同意的。
小皇帝也很高興能給弟弟委以重任。
當然,對于當時的連亭來說,此事最妙的是能送北疆王世子走。
這位世子也不知道怎么就和絮果一見如故,明明兩人只在深秋的開源寺見了一面,回去后他就念念不忘,總吵著鬧著要和絮果玩。
但小皇帝私自出宮的事被朝臣意外得知了,他們紛紛上諫,好說歹說才絕了小陛下短期內再次出宮的心。小皇帝無法出宮,他自然更不放心弟弟單獨出去。連亭又以自己身份特殊不好讓兒子隨便出入宮闈為由,算是暫時堵住了兩個小孩見面的可能。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沒有縱連亭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也擋不住北疆王世子他執著啊
連亭自養了兒子,就對小朋友的三分鐘熱度有了一定了解,他怎么也沒想到除了他兒子這種好轉移注意力的幼崽外,還有北疆王世子這么一號不為外物所動搖的崽。他開始了沒完沒了的送信之旅,連亭實在沒轍了,才想辦法促成了北疆王世子代祭一事。但即便如此,還是讓北疆王世子抓住漏洞,改請了賢安長公主送畫。
對于這段聞蘭因單方面努力的友誼,連亭也就只能使用拖字訣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如今北疆王世子還陪楊太后在湯山小住呢。
連亭本以為小皇帝沒理解今日早朝上的事,這才找借口見面。沒想到小皇帝的重點卻是,他知道了遠在湯山的弟弟,最近一直有在和絮果傳信,兩人竟當起了畫友。他從未見弟弟對什么事如此執著,便想要促成二人的友誼。
簡單來說,小皇帝想成全他弟。
連亭可我不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