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聞來翡也沒有把年娘子交代的事告訴吳大娘子,倒不是她覺得絮果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她不相信吳大娘子,就像吳大娘子也并不怎么信任她一樣。
聞來翡可以對天發誓,這份不信任里并沒有參雜太多理念不合的因素,更多的還是來自年娘子彌留之際那天發生的事,聞來翡目睹了吳大娘子和年娘子的激烈爭執。她當時正端著熬好的藥從長廊下走來,離兩人還有一段距離,并沒有聽清她們具體在爭執什么,只隱隱約約聽到了“他還是個孩子”之類的字眼。
孩子誰還是個孩子娘子身邊就只有少東家一個人能被稱為孩子了吧
娘子不可能對自己的兒子做什么,那有問題的就只剩下吳大娘子了啊。
聞來翡毫不懷疑吳大娘子對年娘子的忠心,只是吳大娘子對絮果又是什么態度呢有時候聞來翡覺得吳大娘子對絮果有些窒息的保護過度,有時候又覺得她好像一點也不在乎絮果的死活,就還挺難琢磨的。
但總之有一點聞來翡是可以肯定的年娘子最后決定由她來護送少東家進京,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說明了年娘子對讓吳大娘子和絮果單獨接觸也有一定的擔憂呢
她才是年娘子心中最信賴的人選啊聞來翡如是想,她一定不會辜負娘子的信賴,她要把少東家保護的密不透風
也因此,聞來翡才沒有著急把絮果的事情告訴吳大娘子。
兩人最后決定兵分兩路。
一個去找平王府的老王妃商量要不要繼續投資,另外一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聯系了廠公連亭,想要私下先約絮果單獨見一面。
雖然聞來翡沒有對吳大娘子和盤托出,但以防萬一,他還是決定和少東家通通氣,看看他到底知道些什么。這完全就是上次認錯爹的事給聞來翡的經驗教訓了,他們那頭還在擔心絮果無法接受自己認錯爹的事實呢,結果人家早就知道連大人不可能是他的親爹了。
聞來翡總覺得不能小看她的少東家,哪怕他只有不到十歲。
只可惜聞來翡還是來遲了一步。
“你找絮哥兒什么事如果不著急的話,等他回來我再帶他來找你。”連大人親自去了一趟儀狄酒坊,確認聞來翡的安危,見她并沒有事,這才解釋絮果最近出門了。
是國子學外舍組織的一次游學活動。
大啟的文人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因此,游學在學子間從古至今都很風靡,甚至都快成為一個傳統、一種迷信了。歷史上不少詩人大家都曾有過豐富的游學經歷,在游學后不是取得了不俗的科舉成績就是在詩壇留下了千古名句。這讓不少人都抱了一種僥幸心理,是不是只要自己有了偶像同款游學,就也能發生什么命運的奇跡。
尤其是科舉前后的游學,那都快做成一個產業鏈了。
而事事都提前比照著科舉來的國子學外舍,自然也不會讓小郎君們落下游學這一環節。只不過士子游學多是和兄弟為伴、或是約上志同道合的好友,外舍這邊只能以學齋和年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
去的地方也不遠,就在京郊的湯山。
在外舍讀書的前三年是沒有游學的,畢竟孩子的年紀擺在那里,家里不可能放心。今年才是絮果參加的第一年,他為此從去年就開始激動上了,到了今年反而平靜了許多。
出游的包裹都是早早就在準備的,絮果隨時想到什么就往里面塞什么,他的玩具、帽子,還有小貓咪荷包,一樣不落的裝了個滿滿當當,宛如搬家,也就是錦書姐姐手巧,這才堪堪能這些東西全部包在了一起。
昨天臨出門時,絮果又買了一堆好吃的,什么輔興坊的胡麻餅,靖江的五味脯,白云觀的蜜餞,都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零嘴。
在絮果有限的出遠門的經驗里,吃的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