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苦進門時,連亭卻很有閑心的正在輔導他兒子寫功課,臉上一點不見悲傷,甚至可以說是喜氣洋洋。這份再也不用擔心極品原生家庭搞事的喜悅,甚至沖淡了他輔導兒子功課時的常見憤怒。
他這回輔導的還是倒霉催的古文翻譯。
題目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絮果翻譯的是“大雪下了三天,導致湖中的人和鳥都死絕了。”
不苦大師本來十萬火急的心,也一下子被氣笑了“”看著絮果就好像在說,你小子挺狠啊,這就給人家判了死刑還是滿門抄斬,連鳥都不放過的那種。
連亭只問了兒子一個問題“聲呢人鳥聲的聲呢被你吃了”
然后,他就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把這句話的翻譯改成了“大雪下了三天,導致湖中的人和鳥都被毒啞了,失去了聲音。”
好吧,連大人還是沒辦法和輔導功課這件事上和解,哪怕他那個早就該死的爹終于死了都不能讓他展顏,他現在只想讓他兒子把他毒啞。
不苦也就知道了,連亭在奔喪這事上,根本就沒打算善罷甘休。
不過不苦還是得先問問,為什么連亭也需要服喪,他是真的不知道原來宦官還需要這么叢的。
事實上,歷朝歷代對宦官的服喪規定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朝代覺得太監就是奴才,是自己買斷賣身契的仆從,為什么要服喪有些朝代則覺得宦官也是官,甚至包括了宮中的女官,都有著明確的服喪規定,甚至還會非常嚴格。
大啟本來是介乎于這兩者之間的,既,高級宦官和女官是需要服喪的,但也只需要和武官一樣丁憂百日,對小內監和小宮女則不作強求。
但是到了先帝這個摳門貨時期
那就不一樣了。
因為丁憂需不需要給大臣俸祿,在歷朝歷代甚至是不同皇帝的不同執政時期都是不一樣的。先帝的作風舉世皆知,他是不可能給錢的,不要說俸祿了,他連最基本的安撫與悼錢都不會給,他沒反過來跟大臣們要誤工費就不錯了。
大啟延續百年,朝廷本身已經有了冗官現象。先帝不想開沒必要的俸祿,又不能無故辭官,就在丁憂上開始了大做文章,制定了堪稱變態的森嚴規矩。
好比不只是父母需要奔喪,祖父母、兄弟姐妹都需要,只是服喪的長短不同而已。
也好比本來以前的規定是,在父親未死、母親去世的情況下,需要服喪一年。但在先帝這里就是父母同喪,不管另外一位高堂是否健在,任何一方死了都需要服滿三年的丁憂。
更好比如果父母接連死亡,理論上來說,如果有重疊時間那就算服了兩次,但先帝不行,一人三年,兩人就是六年,不管是一起死還是分開死,都必須服滿實實在在的六年。
總之,這樣那樣一套神奇的規定頒布下來,朝廷的冗官現象不能說完全消失了吧,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解決了不少。
至于丁憂回來還有沒有這個官員的位置
如果有空缺就頂缺,沒有空缺就排隊,慢慢等起復。反正在這些前官員辛苦等待的時候,先帝是不會掏一分養“無用”之人的。
宮中就更不用說,先帝就是那種典型的恨不能給你一份錢讓你干出十個人的活、還要嫌你花錢的刻薄老板,已經窮盡人力了,還要嫌宮中張口吃飯的人太多。于是,先帝大筆一揮,直接就把宦官和女官的服喪規定一起拉到了與朝臣相同的頂格。
不要以為這是什么放大假的好事,事實上這就是一種變相解雇,是更深一步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