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正是因為關系好,有什么話他都是明說的,我回不起你給的禮物,也不想日積月累的累你單方面的付出,所以為了我們的友誼,請不要給我送東西。
等后面當了官,有了錢,別人覺得史唐總算可以寬裕點了吧,結果沒想到他反而比過去更摳門了。因為他還要攢錢給老家修橋鋪路呢。哪怕是在流放到寧古塔的那些日子里,他都不忘節衣縮食,把能省下來的口糧都留給了家里人。
這真的是一個對自己比對任何人都狠的狠人。
但也是因為這份狠勁兒,史唐重新起復去了最富庶的江左后,也能在面對鹽商的潑天賄賂時,連看都不看上一眼。坐懷不亂的甚至還有心情一一收集信息,臥薪嘗膽兩年,寫出了那份驚世駭俗的疏奏。
如今在被叫回京城后,史大人也是一樣的,他不收禮,也不會主動給別人送禮。
哪怕是給皇帝獻的水果,有不少都是他自己種的,還有一些是當地的特產,因為他想幫一個貧困山村打開銷路,眼巴巴的就等著皇帝給一句“這果子不錯”的評價,好回去扯大旗。
這樣的摳門貨,你要怎么才能誣陷他私下串聯、收受賄賂
甚至他能成為閹黨都是一樁奇怪事。
是的,閹黨。
史大人還沒入京,就已經被旗幟鮮明的打上了閹黨的標識,他自己對此也沒有否認過。進京后,也確實第一個就上了連家的大門進行拜訪。雖然他不會送禮,但拜訪上峰的基本禮數還是懂的。
只不過在吃瓜群眾看來,他這樣兩手空空的拜訪,還不是不拜訪呢。領導未必能記住所有送禮的人,卻肯定會記得誰上門不帶東西啊
至少在外人看來,史大人是真的什么都沒帶。
連亭卻知道,史唐帶來了比所有禮物都更具價值的東西賦役疏的改進版。
當初在聽說疏奏被壓下去之后,史唐并不意外,甚至已經做好了被楊黨瘋狂報復的準備,卻沒想到身邊一直風平浪靜地什么都沒有發生。他因此也就知道了,那封疏奏有可能根本沒被楊黨看到,換言之,有人想保他。
可對方是誰又為什么要保他呢只可能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在這么多年的官場空白期里,他唯一還有用的價值就是那份疏奏。
那對方壓下去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要么他寫的還不夠好,要么時機還沒到。
在寧古塔開了十數年的荒,足夠史唐培養出比大多數人還要多的耐心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在江左就這樣一邊重新整理疏奏,一邊老老實實的等了下來。如果對方遲遲沒有動靜,他大概會把改進版再一次送上,但他還沒有來得及做什么呢,京中先送來了一旨調書。
也是在那個時候史唐才知道了是誰壓下的奏折司禮監掌印太監連溪停。
對于這位如今在大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太監,史唐沒什么太多的偏見,因為他已經先一步在與好友詹韭菜往來的書信中,了解過這位連大人的種種了。
詹韭菜性格耿直,說話一向是有什么說什么。他對連亭的評價是生活驕奢淫逸,性格陰晴不定,但卻也是個真心想要做實事的。
有后面這一句就足夠了。
史唐無所謂連亭的私生活如何,也不關心他的性格是怎么樣的,只要對方能支持他進行改制,想要讓百姓生活的更好,那這個閹黨他也不是不能當。他雖然摳門,卻并沒有那么在乎名聲,也不是不知道變通。
史唐甚至覺得,為他從寧古塔翻案的也許也是連亭。
“不是我。”連亭搖搖頭,并不會居這種沒必要的功,雖然他大概能猜到到底是誰做的,“沒有這份疏奏,我不會看到你。”也不會關心你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