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對于別人的意義是什么,聞蘭因不知道,也不關心。他只知道十八歲對于他來說意味著他終于可以和絮哥兒表白了
是的,表白。
早在上個月,絮果過了十八歲的生辰之后,聞蘭因就已經在計劃這件事了。光是計劃稿,他就寫了不下上百份。都是他從自己最喜歡的經典話本里,“不辭辛苦”總結出來的最令人心動的名場面。聞蘭因不僅熟讀“全文”甚至都快會背誦了。
然后,年輕的北疆王就開始逐一對這些計劃試驗起了一下可行性,刨去不太現實、無法場景還原以及以絮果的性格來說不會喜歡的,就剩下了最后的三十強。
每一個都是聞蘭因喜歡的,他只能去征求身邊親人的意見,準備群策群力。
好吧,也沒有很“群”,畢竟聞蘭因就沒什么家人,這么多年了,一共也才仨,皇帝、皇后還有楊太后。
楊太后無疑是選得最積極最起勁兒的那個,因為她是真的熱衷這種事,沒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喜歡。雖然楊太后攤上了先帝這么一個丈夫,沒能擁有一段正常的感情,但那一點也不影響她喜歡看別人兒女情長。尤其是聞蘭因和絮果還是她從小看到大的,誰還沒點竹馬情結了呢。
用絮果他娘的話來說那就是嗑生嗑死我可以不談戀愛,但我磕的c必須成
而過來人皇帝,唯一能對他阿弟給出的、也是最有建樹的意見就是“等我們去了塞北你再開始。”不然聞蘭因的計劃還沒開始,大概就會被連大伴提前截獲,中道崩阻。
只有馮皇后對此不是很樂觀,她不想當那個掃興的人,但她覺得她還是必須得說“蘭哥兒,你真的確定要告訴絮哥兒嗎”
“為什么不”聞蘭因完全無法理解皇嫂的擔憂。
“你就沒有想過,萬一表達了情誼后,你和絮哥兒有可能連朋友都沒得做嗎”以馮皇后的性格來說,她大概會選擇默默忍耐,只當朋友,因為她承擔不起失去。那不僅是年少的歡喜,更是他的兩小無猜啊,是貫徹了彼此生命始終的重要存在。
這么說吧,如果強制剜去聞蘭因生命里所有與絮果有關的記憶,那很可能聞蘭因過去的十多年就什么都不剩下了。他需要從五六歲剛來到雍畿重新開始。
馮皇后都不知道聞蘭因是怎么敢如此輕易就作出這個決定的,換她大概得糾結死。
“咱們阿弟一直這么勇的嗎”馮皇后事后問皇帝。
皇帝能怎么回答呢對不起,我弟就是這么個小傻逼
但在聞蘭因看來,從來都不存在什么默默忍耐的選項。他的性格生來如此,執著又霸道,受了委屈,他一定要說,愛上絮果,他也一定會讓絮果知道。不然他怎么確定絮果對他是什么感情萬一,他是說啊,萬一絮果也喜歡他呢他不說,絮果也不說,那他倆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傻不傻啊。
只能說,北疆王是有那么一點僥幸在身上的。
他也不是完全的有勇無謀,至少他不會直接開口。在那一籮筐復雜的計劃里,總是有一個前置條件的,那就是要找個機會先試探一下絮果在知道他是個斷袖后的態度。
事實上,今天一整天,聞蘭因都是在緊張地等待絮果發現這件事。
聞蘭因的書桌上只有奏折,絮果那邊的小塌上可就精彩了,常見的就不說了,重點在于那里擺了一摞又一摞的話本,都是聞蘭因平日里藏的宛如機密的那種。他還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生怕絮果看不懂,文名都沒敢選弁而釵這種過于隱晦的,盡可能把最直白的擺在了最顯眼的地方,一看就能知道書里寫的什么。好比什么將軍與書生不得不說的故事斷袖山與好友抵足而眠的一夜
可也不知道為什么,絮果這天對好友的尊重就是這么強,不要說看里面了,連封面他都是瞟都不瞟。
當然,聞蘭因后面也知道是為什么了,他有計劃,絮果也有一個計劃。
絮果全部的心神都放在如何給聞蘭因制造生辰驚喜上了,又怎么可能去注意其他而且,雖然絮果當初沒有真正看到聞蘭因話本里的內容吧,但在絮果的潛意識里,他在對比紙張的那晚就已經翻過了,他肯定不會去好奇自己已經看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