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攔住已經奔往皇城的伯府中人嗎
可承牧為何要送自己折扇是答謝她相贈的食物嗎
被這種疑惑的心思困擾著,她每日倚在窗邊,望著承牧離去的方向,希冀著承牧的回應。
暮色四合,她騎著小白馬追出十里,根本沒有見到趕路者的影蹤,不免垂頭喪氣地回到伯府,暗想承牧一定會覺得她莫名其妙,對她的印象再差上幾分。
夏至時分,伯府的人來到皇城,在閑暇之余扣響了承府的大門,將錦盒遞給了承府的管家。
承牧回府時,聽管家說起錦繁城來人的事,沒太在意,卻在聽見來人轉贈了一個錦盒時,停下了腳步。
將錦盒帶回房中,他先掂了掂重量,有著自己都沒察覺的期待。
可錦盒空空,連封信函都沒有。
不解于裴悅芙的做法,他特意尋到轉贈錦盒的老者,在打聽無果后,有些坐不住了。完全猜不到裴悅芙的意思。
輾轉數日后,他又托那人將錦盒帶回了樂熹伯府。若非事忙,他必定會親自前往一趟,以詢問裴悅芙的意思,奈何分身乏術,只能靜待回音。
二十來日后,望眼欲穿的裴悅芙終于等回了老者,當拿到錦盒時,她深深呼吸,也默契地掂了掂重量,在意識到錦盒很可能是空的時,氣鼓了腮幫,但還是揣著一絲僥幸,打開了錦盒。
里面放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兩個字何意
裴悅芙又氣又喜,但至少,承牧在揣測她的心思,而非置之不理。
樂熹伯夫婦定期就會派人前往皇城,為長子送些東西,故而,在大暑前后,她又托人將錦盒送去了皇城。
承牧收到時,又一次掂了掂,雖與空的盒子重量差不多,但能篤定,盒子并非空的。
與料想的一般,里面裝著另一張紙條那你先回答我,為何要送我折扇
裴悅芙沒提這是一場誤會,以反問的方式,想要占據相對有利的一方,將問題拋給承牧。
倘若他無意,多半不會再回應了。
處暑時節,裴悅芙收到承牧的回應,簡單的幾個字,卻令小娘子再也按捺不住情緒,紅了雙眼。
“想送你。”
不是投桃報李,就說明承牧明白了她的心意。
那一晚,裴悅芙沒有睡好,翌日頂著黑眼圈跑到楊氏面前,怯羞又無畏地講出了自己的意愿。
她不想相看,也不想定親,想要留下半年的時長給承牧,若他遲遲不來提親,她再另嫁他人。
楊氏猶豫地揉了揉她的腦袋,沒有潑冷水,但也沒有給予鼓勵。
承牧已扶搖直上,躋身在重臣之列,真的會抗拒一切誘惑,以最至誠的心對待女兒嗎
心里滿是滄桑的楊氏選擇了默默觀望,而觀望的時長,就是女兒所定的半年之內。
緣分難求,也強求不得,她只盼望女兒今后的人生,能順遂喜樂。
再一次收到錦盒時,承牧本以為里面會裝著紙條,卻不想竟是裴悅芙寫的一封長信。
信中,裴悅芙沒有問他是否有提親的打算,也沒有提起自己與母親定下的半年期限,只絮絮叨叨說了很多日常瑣事,從栽樹到澆花,從燒菜到采茶,沒一件要緊事,可這些對目前的她而言,又都是要緊事。在落魄時,得一手藝謀生,最是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