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不容易得勝的前提下,決計不能中了對方的奸計。
又有人手握無數消息,知曉溫月聲自入邊疆之后,所做的所有事跡,從珞城到源城,還有那玉王鎮令人心驚的屠宰場,和陲溪鎮內的獨身換得一鎮百姓。
殺五大名將,毀三大部族,揚大徽士氣。
邊疆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全都因為溫月聲鎮守,如今要她說回就回,根本就是置邊疆的無數百姓于不顧。
未有這勒令回京的一事還好,許多人只知道溫月聲立功無數,不清楚具體事由,而在今日早朝之后,其在邊疆的所有事跡,都將傳遍整個大徽。
也有少部分人道,這些事情皆是在大徽將士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并非溫月聲一人的功勞。
甚至還有人被短暫的勝利沖昏頭腦,說出乃是大徽軍隊了得,換個將領也一樣的話來。
這話一出,當如同捅了馬蜂窩。
無數人跳出來反駁怒罵,王進之一把年紀,更是指著對方的鼻子罵
朝堂之上吵得是不可開交。
近乎于大半的臣子都站了出來,反對溫月聲回京。
可不知為何,往日對于多半數建議,都會采納的皇帝,始終都未有開口。
甚至在臨下朝之前,都不曾提及。
如今的情況下,皇帝對于昊周求和之事不可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而一定要讓溫月聲回京,所為的,只是為著削弱她在邊疆的影響力,以及削弱她手中的兵權。
至于皇帝眼中屬意的人選
“這戰勝昊周,日后必定將名留青史的大徽戰神之名,皇上就這般想要給永安王”走出了太和殿后,呂閣老身邊的臣子氣憤不已。
呂閣老聞言,回過了頭去,深深地看了某個身影一眼,隨后淡聲道“未必是永安王。”
畢竟他們這位皇帝,最喜歡的,不就是所謂的制衡之術
朝中對此事不滿者諸多,但皇帝仍舊一意孤行。
三日早朝,皆未得其法。
到第四日時,晏陵抵達京中后,情況仍然沒有任何的轉變。
眼看著溫月聲回京之事,已成板上釘釘。
第四日早朝。
景康王入殿之后,目光就落在了那風光霽月般的人身上。
他實在是好奇,晏陵將會用什么辦法來幫助溫月聲脫身。
哪知,從晏陵步入了朝堂開始,到臨近早朝結束之前。
前面的朝臣已經爭論過三四輪了,晏陵卻始終一言不發,甚至連旁人提及到了他,他也只說他在邊疆知曉的事情,未有半分參與到了他們的爭論之中。
景康王看著,不由得輕扯了扯唇。
到底是他高看了晏陵,還是說晏陵本身就是如此。
他只能做皇帝手里的刀,溫月聲亦如是,當皇帝不想要這把刀的時候,他們便束手無策了。
“溫月聲回京之事已定。”上首的皇帝面色冷沉,硬聲道“今日之后,不得再提。”
此話一出,底下的臣子們皆為之色變。
皇帝卻只冷聲道“若有違逆者,當以忤逆論處。”
一錘定音。
偌大的太和殿內,瞬間死寂。
皇帝說罷,神色倦怠地起身,旁邊的宮人見狀,便要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