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青淮重傷未愈的前提之下,不依靠大徽皇帝,依舊能夠抵御得住昊周的猛烈進攻。
這般情況下,就已經不是明面上雙方各自損失了一座城池那么簡單的了。
攻破一個源城,都尚且這般吃力,想要吞噬下其余三座城池,尤其是章玉麟本人鎮守的主城,尚且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精力。
而昊周內部沒有絲毫的音訊傳出,就更讓這些昊周將領心中沒底了。
好在,第九日時,終是有了消息傳出。
郁舜留在了昊周境內的兵馬,探測到了大徽軍隊的動向。
得知大徽軍隊,在知曉郁舜未曾回防之后,并沒有大肆進攻,但也沒有退出海城。
眼下海城的情況不明,因大徽皇帝坐鎮的緣故,探子并不敢深入,所以并不清楚海城內部的情況。
聽得這么一番話,昊周一眾將領俱是長松了一口氣。
若是這樣的話,大徽軍隊多半已經退出了昊周境內。
源城失守,對于大徽而言,當是個沉重的打擊才對。
如他們所想的一般,沒過兩日,就傳出了大徽軍隊已然退出了海城的消息。
但誰都沒有想到,這個退出海城的消息,對昊周而言,并非是個好消息,而是真正潰敗的開始。
剛聽得大徽軍隊撤離,郁舜幾乎是瞬間就做出了決定,讓主城外的昊周軍撤離。
當時許多昊周將領都未能夠反應過來。
按理說,大徽軍隊哪怕是從海城撤離,也應當趕赴源城才是,畢竟如今失守的是源城。
主城外屬于正面戰場,那邊兩方下的兵馬都非常多。
郁舜御駕親征源城,卻也沒有動用主城原本的布設。
主城戰場是兩邊僵持得最久,也是最難以撼動的一個戰場,輕易動不得。
郁舜的旨令一出,這些昊周將領當下便是心底發沉,難道從海城撤離的大徽軍隊,目標在于主城
然而事態的發展,遠比他們所想象的還要嚴重。
因海城被大徽徹底掌控,消息滯后,導致他們知道大徽從海城出兵后,主城前的主戰場已經淪陷了。
江焰帶著幾十萬的大徽大軍,與章玉麟一起,首尾夾擊,將駐留在了主城外,由泰蘭統率全軍的昊周大軍包圍。
泰蘭主戰場之上,原已經不敵章玉麟,大徽突然增加幾十萬援軍,這些將士還俱都是皇城親衛軍,屬于絕對的大徽精銳。
他率領全軍苦苦支撐,等待著援軍,可到底是不敵大徽快八十萬大軍的圍堵。
在重重包圍之下,即便竭盡全力,也是雙拳難敵四手。
這一仗,昊周慘敗。
傷亡極大,還被大徽俘虜了近二十萬人。
主將泰蘭,在大軍潰敗之時,由身側的將領護送著撤離。
卻在撤離的途中,遭遇江焰半路堵截,最后在主城那代表著昊周與大徽交接點的邊防線之上,被江焰斬殺,戰死邊疆。
泰蘭戰死,其身邊的二十一個昊周大將,多半被大徽俘虜,少數死于章玉麟手中。
五十萬大軍潰散,只在短暫的片刻之間。
源城內部接到了消息時,整個昊周大營內,俱是死寂一片。
在此番變動之前,他們人人都還覺得,此番邊疆之戰,不過是你來我回,彼此都有輸有贏。
兩方還處在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里,想要分出勝負,說不準這一戰要耗上好幾年的時間。
可誰都沒想到,兵敗竟是來得這么快,也來得這般急。
而再回想起來,兩方主帥在無形之中過招,每一次都是大徽皇帝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