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慈寧宮,胤礽緩緩呼出一口濁氣。
想到剛剛他說完后,看到的太皇太后頭上的框框的變化,又想起太皇太后剛剛跟他說的那些話,胤礽伸手扯了扯衣領,唉
“太子殿下,回宮嗎”
小棋子知曉的胤礽今日行程便是去慈寧宮,如今去完出來轉頭看眼胤礽,小棋子覺得對方似乎不是很想回宮,情緒看著似乎也不佳
“不回。”
給小棋子否定答案后,似想了想,胤礽又轉頭向小棋子問時辰。
小棋子連忙開口回答了胤礽。
得知現在時辰還早,想了想后胤礽停下腳步,掉頭帶著小棋子朝另一個方向走去。
如今胤礽去藏書閣去的次數多了,不等胤礽對于每次去都要找康熙嫌煩,康熙便率先對此嫌煩了起來。
所以上次胤礽派人去告知康熙后,康熙便給了胤礽個長期的證明,以后胤礽去藏書閣就都不用再先告知康熙了。
藏書閣的太監如今也對胤礽十分熟識,熟練為胤礽登記了名字后便直接放胤礽進了藏書閣。
大概藏書閣所在的位置偏且人稀少,平常會來藏書閣的除了胤礽基本上便無其他人,這讓太監們每日的工作也樂的清閑。
“欸,你說,太子殿下每次來藏書閣都是在看什么書呢”
看了眼站在不遠處的小棋子,其中一個值班太監像是實在好奇般,他湊近了另一個值班太監,開口問道。
“我怎么知道。看自己感興趣的吧。”
另一個值班太監沒有他那么好奇,抬頭看了眼他,隨即敷衍開口道。
但無論太子殿下是對藏書閣中哪些書感興趣,其實他內心都覺得太子殿下很厲害。
他們負責掌管藏書閣進出的人員,自然也負責管藏書閣里的書。所以他們都很清楚藏書閣里書的分類以及數量。
那里面沒有什么好看的小說詩詞。有的要么是關于軍事,要么關于朝廷的發令,要么是那些傳教士拿來傳教的書籍又或者是晦澀難懂的專業書籍。
能每次都呆在藏書閣中這么長時間門,且每次出來臉上都不是倦意濃烈的模樣,并且還總是堅持來看書,不管從哪個方面看,太子殿下未來都絕非城池之物。
事實上這段時間門胤礽來藏書閣,看的一直都是關于兵器的書籍。將手中的書放下,胤礽抬起頭,臉上是若有所思。
他感覺他好像對火銃有些思路了。其實明白它大概的組成部分與結構,就能明白歷年來每個國家的火銃的原理都是相同的,結構也大同小異,只是在一個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進。
又低下頭看書上介紹的如今清朝火銃的介紹,胤礽拿起一旁早便準備好的白紙,拿起筆在紙上開始畫了起來。
首先是火銃的構造,回憶著看到的自宋朝開始以來它的變化,胤礽在腦海里理著思路,最初制造時用的是竹筒,直到元朝時開始用銅質,明朝時期開始其發展不斷完善,開始用銅或者鐵鑄成。
其組成部分分別為前膛、藥室和尾銎。其實到明朝朱棣時期火銃便已經發展的十分完善,外形從直筒改為藥室逐漸增大的形狀,還增加了火門蓋,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于作戰。原本的火銃在明朝軍事中已經居于首要地位,一直到嘉靖年間門,弗朗機與火繩槍傳入后,這才退居次要地位。
為什么當時的人們會因為弗朗機炮與火繩槍的傳入而讓火銃退居次要地位呢
帶著這個疑問,胤礽剛剛去找了書籍查看關于弗朗機與火繩槍的信息。
不同于火銃的構造,火繩槍更長,填裝一次彈藥便可打好幾次,一個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出二到三發子彈。而火銃卻是每次裝彈都只能有一發,裝彈所需時長還長,若是對方有火繩槍,人家打兩三發子彈,這邊火銃沒裝完,人家子彈就過來了。
再說那弗朗機。
弗朗機是由葡萄牙人在明代時,將其傳入的。它身子很大,可連續開火,彈出如火蛇。是一種鐵制后裝滑膛加農炮。
不同于火銃的是,其子炮容量確定,且射程與散熱都快。
弗朗機不用提,如今大清在南懷仁的設計下,已經有了更多的大炮,如輕型的神威將軍型,中型的神功將軍型,重型的武成永固大將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