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老蘇來了,在蘇家鬧了一通,也沒忘把水壺帶回來。要不然,這次他們只能找個罐頭瓶帶水。
兩人收拾完行李,蘇月才磨磨蹭蹭地吃完早飯。一家人關好門窗,鎖了門,把鑰匙送去老馬家。
家里沒留什么錢,但后院還有幾只雞,每天都得喂,自留地的菜剛長起來,不下雨的話,還得澆水。
馬老爺子馬老太太拍著胸口,“放心,家里我們看著”
老頭老太太依依不舍。
蘇長河和馬老爺子說“在滬市預計待兩天,來回要兩天,差不多五六天吧,五六天就回來了。養殖場的事別著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我了解清楚,咱們再做才不容易出錯。”
“養殖場我不操心,你們路上”馬老爺子心里有千句叮囑,最后只化為一句話,“千萬要小心”
蘇長河認真應著,又和馬向東安排紡織廠送貨的事,“那邊你也跑過幾次了,價錢還和以前一樣。不過這次算我們養殖場的生意,以養殖場的名義收,賬記清楚,回頭報給有田叔,都要記在養殖場的賬上”
有田叔就是前進大隊的會計,暫時也兼任養殖場會計。
“還有一件事,這次的生意你帶著衛陽一起。他要是不愿意,你就說我出門有事,你一個人忙不過來不管怎么和他說,都要把他帶上。”
“啊”馬向東不解,要是需要人幫忙,隊里就有人啊。
“笨”蘇長河敲他個腦崩兒,“隊里的小年輕干過嗎別看衛陽年紀小,人家有經驗,你倆一起,我放心。”
“更重要的是,”蘇長河解釋用意,“他在狼山上住著終究不是事兒,上次野豬跑出來,得虧我們那么多人在,萬一他一個人,晚上睡覺,再遇到野豬野狼,怎么辦讓你帶他一起,就是想讓你說服他晚上和你睡,別回山上了。”
蘇長河拍拍他的肩膀。“姐夫的救命恩人可就交給你了”
馬向東保證,“好,我一定做到。”
其實不光是山上危險這個原因,王大王二的事還沒有消息,蘇長河擔心,在他離開這段時間,兩人出什么幺蛾子,衛陽再像書里面一樣,被抓進去。
他住山上,沒地種,沒工分拿,吃喝都得靠自己倒騰,讓他不“投機倒把”不大可能。與其這樣,還不如讓他和小舅子一起,好歹是掛在養殖場名下。
旁邊,馬老太太則一個勁兒給閨女塞干糧,“你倆不吃,小丫也要吃”
“媽,不是說過,火車上賣盒飯。”
老太太早上著急忙慌攤的餅子,馬蕙蘭不是不愿意收,只是現在的天氣太熱了,他們從公社到省城坐客車,車里又悶又擠,回頭餅子餿了,不能吃,扔了還浪費糧食。
老太太在馬蕙蘭手上拍了一下,硬是給塞行李包里了。心里還道這傻閨女,火車上賣,那不要錢不要票
“攤都攤了,你不吃長河吃”老太太說著,看了眼和小兒子說話沒注意她們的女婿,壓低聲音囑咐“到了滬市,去蘇家別忘了帶點東西。看在長河的面子上,也得對他爹媽好。你公婆要是不滿意,說你兩句,受著就受著”
對于這次閨女和外孫女跟著一起去滬市,老太太心里既滿意又擔心。
滿意的是丑媳婦總得見公婆,雖然現在不是舊社會,沒有那么多講究,但她家蕙蘭結婚這么多年,公婆面兒都沒見過,好說不好聽啊。
再有,雖然這段時間,女婿表現得非常好,但上次探親去那么久的事還是給老太太留下了陰影。這次他能主動提出帶蕙蘭小丫一起去,老太太當然滿意。
至于擔心都不用說了。
長河家里人都是城市戶口,家里哥哥姐姐還都是工人,他們家卻是農村人,人家能不嫌棄
要是不嫌棄,也不會這么多年和這邊都不怎么聯系,也就是當年長河和蕙蘭結婚,那邊寄來十塊錢、兩斤糧票。小丫出生到現在,親爺爺親奶奶連顆糖都沒送過。
這次蕙蘭和小丫送上門,還不定受多少委屈
老太太的想法,不用猜都知道,馬蕙蘭配合地壓低聲音,“您老人家放心吧,長河能讓他閨女受委屈您想想,他自個兒都恨不得讓小丫騎他頭上。”
老太太一想,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