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趕上省城日報的建國三十年宣傳活動,蘇月的那篇作文剛好契合了主題。且去年大會才通過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全國上下處于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誰也不知道這種政策對不對
有的人持觀望態度,還有的人甚至內心是不贊同的,而這個時候一篇小學生作文出現,描寫了對三十年后農村生活的美好想象,一個孩子尚且對未來充滿希望,大人又怎么能裹足不前呢
機緣巧合之下,蘇月的作文登上了省城日報。
前進大隊的人并不知道這背后的事情,他們只知道蘇月的作文上了報紙,就代表著他們大隊人的厲害
上報紙事件還帶來了一些后續影響,其一就是前進大隊的家長們更加重視起孩子的學習,以前聽說讀書有用,但并沒有具體的清晰的認知,讓家里孩子們去上學,多半是抱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
但這次的事讓大家知道了,原來讀書真的有用,看蘇小丫,人家寫一個東西,全省城人都知道前進大隊,省城日報還給寄來稿費,足有兩塊錢呢
讀書能不能進城不一定,但真的能掙錢啊
其二就是蘇月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有人和她媽打探,“你們家小丫平時都吃啥喝啥呀”
有人潛伏在她上學放學的路上,總想跟她聊聊天說說故事,這群人里包括但不限于馬祥以及她外公馬老爺子。
馬祥試圖證明,“其實我不傻,真的我爺就喜歡說那句話,跟他比誰都聰明似的,其實根本就不是”
蘇月指指他身后,“馬祥哥,傻不傻不知道,不過你可能得挨打了。”
馬祥一點一點地轉過頭,馬七叔舉起煙桿,馬祥大叫“啊爺爺,爺,爺我錯了”
至于她外公,馬老爺子打起了感情牌,天天給她塞吃的,有一天還塞給她一袋奶粉,“噓,別告訴你大哥二哥,只有一袋外公對你好吧那下回再寫,也可以寫寫外公嘛,外公的經歷也很多呀。”
蘇月杯子里的牛奶喝得都不香了。
這就算了,隊里的小媳婦們還總喜歡揉搓她,還有人拿糖果點心誘惑她,讓她摸摸她們肚子,蘇月撓頭,“為啥呀”
小媳婦們“嘿嘿,保佑我生個和你一樣聰明的娃。”
蘇月“”封建迷信要不得
那都是之后的事了,眼下,分享完上報紙的喜悅,大家終于有心思關注起蘇長河。
這一關注,就發現不對。
馬老爺子驚訝,“長河啊,你出去一趟咋瘦了這么多這次出門受屈了吧”
有一種瘦叫長輩覺得你瘦,蘇長河自覺自己根本就沒瘦,他總共才出去十幾天,能瘦哪兒去而且他又不是那種出門在外,為了省錢,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
不過憔悴是有點,一是一路舟車勞頓,出遠門坐車少不了,另一個,他這次干的事,有點費心思。
就有人問“長河叔,你這次干啥去了呀是不是又去賣貨了”
這次還真不是賣貨,而是為了買“貨”。
蘇長河這次去的是美麗罐頭廠,美麗罐頭廠是滬市乃至全國有名的罐頭廠,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建國后,美麗罐頭廠大力發展生產,一度出口國外,進軍歐洲、非洲、中東地區等多個市場,為華國創收了大量外匯。
這樣大型的廠子,蘇長河要是上去就說“我想進你們廠觀摩學習”,人家能認識他是誰
所以他愣是蹲守了幾天,借著代班的名義,混進了車間。能讓人輕易混進去的車間,也不是多重要的地方,蘇長河前幾天,天天跟著里面的工人搬貨,給他累得呀,晚上回去腰都直不起來。
老實說,也就是他剛穿來,進山倒騰雞蛋家禽那會兒,才這么累過,后來手底下有人,搬上搬下的活兒,有小伙子們在,根本用不著他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