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題也算是蘇長河的小心思,他缺人才啊,他知道人才難找,就想著萬一呢,萬一參加招工的人里有個好苗子,招進來培養培養,以后給廠子當個出納啥的多好。
蘇長河有心仔細瞅瞅這個答附加題的人答得對不對,然而參加完筆試完的人還等著參加面試呢,只能先把試卷交給衛陽,“先放我辦公室抽屜里鎖好。”
衛陽抱著一沓試卷出去,走廊上等待的人目送他離開,心里更加惴惴不安。
筆試最后一題就那么難了,不知道這個面試又會問什么問題
面試問的問題真不難,蘇長河也就問問他們在生產隊做過什么工作,擅長什么,如果讓你把一個罐頭推銷出去,你會怎么推銷如果出了什么事,你會怎么解決
面試官不止他一個,他問問題,算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單大娘等幾個車間的人負責,她們才是一線工人,需要什么樣的人,她們也有發言權。
兩部分各自打分,合在一起就是面試分,等試卷批改出來,筆試分和面試分綜合起來,排名前十的就是錄取人員。
考試結束,考生或是各自回家,或是去前進大隊的親戚家,而錄取結果會在兩日后公布。
兩日后,錄取人員名單張貼在了廠子門口,參加招工的人以及隊里的人紛紛圍觀。
這次招的十個人,六女四男,讓蘇長河意外的是竟然還有兩個知青,也不算意外,這時候還沒回城的知青基本上都是在本地落地生根了。
既然回不了城,對他們而言,能進廠當工人也是一個不錯的原則,即使這個廠子只是在鄉下。
蘇長河關注的那個答了附加題的考生就是知青之一,他也如蘇長河所愿,附加題不僅做了,還做對了。
蘇長河高興地和衛陽說“以后可算不用逮著你一個人壓榨了,馬上又來一個好苗子。”
你也知道以前是在壓榨我啊衛陽目光幽幽,默默為那個還沒到崗就被盯上的新同事感到同情。
新同事叫溫瑜,在一眾“長河、紅兵、二強、小偉”等名字中,一看就是個文化名兒,其人也確實是個文化人。
溫瑜中等個子,長得很瘦,戴著一副眼鏡,眼鏡腿瘸了,用布條捆著,從這點就能看出,他的生活條件不太好。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不擅長交際,他好像有點躲著人,錄取的十個人里不乏有性子活潑的人,大家又是同一批進廠子,更添幾分親近,都熱情地打起招呼。
唯獨溫瑜站在角落,每當有人過去和他打招呼,他都不自覺地繃緊了身體,蘇長河回憶了一下面試時他的表現,那時候他就是問一句答一句,身體格外僵硬,蘇長河還以為他是緊張,今天一看,好像不單單是緊張。
蘇長河在門外觀察了一會兒,才進去,他和大家簡單做了個自我介紹,拿出他們各人的試卷和打分表,讓他們自己先看看,然后問他們對上面的打分和評價有沒有意見。
被錄取的十個人都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有的聽家里長輩說過蘇長河,有的純粹是個人性格原因,才進廠子,當然都說沒意見。
沒有意見,蘇長河就開始安排工作,他按照他們考試時的表現分配,兩個人進一車間二車間,兩個人進業務部,五個人進罐頭車間。
剩下一個,蘇長河指指溫瑜,“你先到辦公室,跟著我。”
其余九個人都看向溫瑜,溫瑜不自在地動了動,蘇長河讓他把試卷給他,他展示給大家看,“都是根據你們考試情況安排的工作,溫瑜算術試卷滿分,所以安排他去算賬。”
“你們現在被分配的工作和最終做的工作也不一定一樣,一個崗位輪一周,一個月后根據你們的表現,確定最后的工作崗位,正式轉正,如果表現不好,呵呵”
呵呵具體代表啥意思,蘇長河沒說,幾個人卻心里一緊,連溫瑜進辦公室是不是就是干部的事都顧不得猜了,他們要是不能轉正,廠子里不會不要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