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七叔本來還在嘀嘀咕咕,“這小子不是干活的料啊”看見蘇長河站在田埂上,揚聲問“長河,是找你的啊”
“是,”蘇長河頓了頓,“我一個朋友。”
“原來是長河的朋友,早說呀,咋能讓你干活”
姚書記拽著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笑道“我這算什么干活要不是您教我,一桶水都撒完了。”
馬七叔哈哈笑,“下回過來,再教你其他活。”
“好”姚書記答應得一本正經。
蘇長河黑線,你一個縣委書記,不是還真想到我們隊里學干農活吧
“姚同志,咱們去廠子里吧”
“好,麻煩你了,蘇同志。”
蘇長河帶他們先到辦公樓喝口水,然后從辦公樓旁邊出去,先去養殖場,再到四個車間,一個一個介紹。
“這邊是最開始辦起來的養殖場,這個是育雛舍,目前養殖場有百分之八十的雞苗都是出自這里,不過整個養殖場的產量還是太少,對車間生產來說也只供得上一小部分。”
“等建設大隊和紅莊大隊養殖走上規模,我們這邊可能會考慮飼養利潤更高的品種”
“這個就是罐頭車間,目前主要生產兩種罐頭”
罐頭車間內,大家忙得熱火朝天,一個個走路帶風,有人看見蘇長河帶著不認識的人過來,叫了聲“廠長”,瞥一眼,就收回視線繼續干活。
姚書記身材樣貌都不錯,氣質更佳,但毫不夸張地說,在這群鐵娘子眼里,他絕對還沒有她們手里的雞有吸引力。
姚書記看著她們積極的樣子,忍不住問了句,“她們為什么都這么積極”
蘇長河笑道“因為我們廠子里的工資制度是基本工資加提成相結合。”
蘇長河給他解釋啥叫基本工資,啥叫提成,他說“她們的收入和工作量掛鉤,干得越多,拿的錢越多。除此以外,像節假日,廠里要是加班,就會給她們發兩到三倍工資。所以,不用別人說,她們自己就爭分奪秒得干活,有時候為了加班都能搶起來”
蘇長河說著說著,又多了句嘴,“如果其他生產隊搞廠子,也得注意這個問題。他們在廠里干活,干多少就能拿到多少錢,但是下地干活卻不一定,所以,大家理所當然更愿意進廠。”
這時候農村還是公社制度,集體勞動,平均分配,有時候干活多的人,還真不一定能分到多少。所以,就有很多人磨洋工,這也是現在農村發展困難的一個原因。
姚書記若有所思,“如果農村采用一種新的方式種地也是多勞多得,農村會怎么樣”
這種新的方式不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現在是79年,某個小村子應該已經開始大包干了,難道姚書記也知道
蘇長河不知道他只是由此聯想到種地,還是說的真是大包干,但一個新制度出現,必然有一定的實驗期,他記得,到大包干全面推廣應該還有一兩年,如果真能讓姚書記注意到這個問題,淮寧會不會早日實行大包干
蘇長河眼神閃了閃,他道“我不知道農村會怎么樣,但是我知道干得越多,拿得越多,我爹他們肯定愿意,隊里偷懶耍滑的人,也舍不得偷懶了,這種方式能更好地調動大家生產的積極性。”
姚書記垂眸,沒有再說,蘇長河也順勢轉移話題,帶他們到第四車間參觀,“這個是新車間,制作紅薯粉條的”
他們來得遲,把廠子轉完,已經不早了,廠子都下班了,工人們一個個拿著飯盒去食堂吃飯,蘇長河就說,“上次在公社吃的飯,這次也嘗嘗我們食堂的飯菜吧。”
姚書記沒有拒絕。
廠里的食堂說是食堂,其實就是一個小房間,擺了兩三張桌子,正值吃飯的點,食堂里人多,蘇長河便讓姚書記他們先去辦公室等。
他借著打飯的機會,把李亮留了下來,李亮正愁今天表現得不好,很愿意承擔這個工作。
蘇長河壓低聲音打探,“到底什么來頭”
李亮朝辦公室方向看了一眼,才小聲道“聽說是首都來的,大院子弟,背景很深才來幾個月,在縣里就燒了第一把火,縣里都沒人敢跟他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