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河時常懷疑自己已經老了,尤其是和這群朝氣蓬勃的學生們在一起,這群年輕人實在太有精力了
一個報紙,吵了三天,都沒有吵吵出門道。關于報紙的名字,系里吵完班里吵,班里吵完宿舍里還在吵。
在宿舍里的兩人再一次吵吵起來的時候,蘇長河終于忍不住站出來主持大局,不是引經據典各有各的道理嗎干脆就綜合一下,“就叫社會主義學生團體青年報怎么樣”
社會主義代表性質,學生團體表明創辦人身份,青年代表對未來的期望,希望這份報紙將會對青年群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吵來吵去的吳宏偉和任濤互相看看,“行”
江春他們琢磨了一番,也道“可以。”
那就成了,蘇長河安排道“我去找輔導員申請空教室,你們去聯系我們班和一班的其他同學,通知大家,愿意參與的同學,下午六點在教室開會。”
大家分頭行動,下午六點在空教室開會。這次蘇長河不由著大家慢慢磨蹭了,他快刀斬亂麻,雷厲風行地確定會議流程第一,選定編輯團隊;第一,確立第一期報紙議論主題;第三,安排宣傳、收稿及刊印事宜。
79級經濟學系全體成員都愿意參與進創辦報紙的事情,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蘇長河只要起個頭,大家就能接著往下想。
但因為都是天之驕子,各個都十分自信,往往說著說著,就不知道發散到哪兒去了,這時候就需要蘇長河把話題引回來。
最后,大家討論出,確定編輯團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常任編輯,另一部分是成員編輯。
其中常任編輯五個,每天一個常任編輯值班,要確保能聯系上。常任編輯需要負責報紙的日常管理及維護工作,同時,為了避嫌,一般情況下,常任編輯不能向青年報投稿。
而成員編輯為所有參與成員,初期包括79級經濟學系除常任編輯以外的所有同學,后期,如果有其他同學想要加入,需要經過報名及篩選。
成員編輯每半個月輪值一次,每次根據實際工作量確定當期人員數,按照總名單順序輪值,輪值期的成員編輯同樣不能向本報紙投稿。
對于這點,大家都沒有意見,他們既然創辦這份報紙,肯定希望它能成為一份權威報紙,而不是小數人的自娛自樂。
只是有人糾結,他們當然想深入參與報紙創辦的一系列事情中,可是要真當了常任編輯,豈不是以后只能看著別人抒發觀點,自己憋著
“這當了常任編輯后,能不能卸任啊”任濤撓頭。
要是能,他們就先報名當常任編輯,等把報紙創辦起來,再卸任當個成員編輯,想噴人就噴人,想審稿就審稿。
蘇長河一眼就看出這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他說“不行,常任編輯任職至少得滿一年才能卸任,要不然換來換去,工作還怎么進行”
不少和任濤想到一塊去的同學唉聲嘆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古人誠不我欺。
編輯團隊模式確定了,具體人選還要給大家考慮的時間,蘇長河就掏出提前印制的表格,讓大家先登記信息,反正除了五個常任編輯,其他都是成員編輯,先登記完,回頭也好排個班。
“有意常任編輯的同學,明天中午十一點前到我這兒來報名,過時不候哦”
這么快只有半天考慮,時間緊迫,大家商量第一期議題的時候,都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