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也按照投票的方式,選定了第一期議題以前一直批包產到戶,現在農村搞包產到戶是不是復辟資本主義
這個話題從去年就討論到今年,引起了社會上各類人群的廣泛思考,學生們也各有各的看法,選擇這個話題作為切入點,有利于青年報前期順利打開局面。
“好了,那接下來,大家就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吧”
蘇長河讓大家填寫的表格中,除了有個人信息,還有特長,這時候,就完全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長安排工作,筆桿子好的就撰寫宣傳標語,會畫畫的就畫海報,擅長外聯的就去聯系刊印,擅長文字工作的就負責收稿審稿。
能考入京大的人無一不是優秀的人才,當他們全心全意干某件事時,絕對是事半功倍,一個頂倆兒。
在79級經濟學專業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很快,由本校新生創辦的青年報就在京大傳開。
他們中的一位同學還拋磚引玉,先在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其用詞之犀利,言語之狂妄,讓觀者無不產生一種“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不平。
尤其是前幾屆的學長學姐,就差指著他們鼻子罵“我不是看不起你們中的某一個,我是平等地看不起你們所有人”。
蘇長河都為這位仁兄提心吊膽,他好心建議,“真不用佚名”
“仁兄”就是一班那位班長袁浩,袁浩擺擺手,“我對我說的話負責,他們要是敢來找我更好,論文,我自認不輸誰,論武”
他攥拳,肱一頭肌鼓鼓囊囊,“我也是經歷過上山下鄉磨煉的革命戰士,誰怕誰”
袁浩的拋磚引玉策略很成功,成功得像往油鍋里濺了一滴水,整個京大的校園都沸騰起來。
離京大不遠的地方,是京城的另一所高校,也是與京大相愛相殺幾十年的死對頭。
在過去的歲月里,兩所高校也曾攜手并進,共擔風雨,但更多的時候,兩所高校也會互相比較,相應的,學生之間,也少不得爭鋒相對。
俗話說,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對手,由此可見,對手之間,絕對是時刻關注著對方,因而,京大校園里的熱鬧,清大學生很快就知道了。
“什么京大新生辦報紙什么樣的報紙”他們也太能折騰了吧這才開學多久
身為老對手,京大學生都折騰出報紙了,他們清大的新生還什么也沒做,這不是表明他們不如京大學生嗎這怎么能行
不就是辦報紙嗎他們也辦
在辦之前,清大學生先觀察觀察京大內部的具體情況,他們雖然是清大的學生,但誰沒有個親朋好友或者老鄉什么的。
然而,昔日的老鄉情誼雖重,卻比不過今日的學校相爭,清大學生視京大學生為對手,京大學生也防備著他們。
一聽有人打聽學校的青年報,他們明面上虛以委蛇,私底下趕緊找到蘇長河,“報大事不妙,隔壁清大狗狗祟祟在打探我們的報紙”
“糟了清大肯定要學我們了”袁浩“唰”地站了起來。
從紛紛沓沓的來稿中抬起頭的張博遠醒了醒神,“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