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這個詞還是比較陌生的,只有少數人知道,鄭東方就聽家里人說起過,當年他老家那個城市還舉辦過第一次馬拉松比賽。
鄭東方說“那好像都是二十多年的事了”
當時國家體委公布了華國運動員等級制度,其中涉及馬拉松項目,華國還沒有馬拉松運動員,為了選出運動員,好些城市就開始了馬拉松比賽。
“我老家就是其中一個城市,當時那場馬拉松比賽好像還上報紙了。”
蘇長河介紹道“馬拉松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全長四十二公里左右,選擇馬拉松,一是這項運動在國際上也很普及,咱們也算是與國際接軌,二來,馬拉松足夠包容,不管你會不會跑,都可以參加。”
這就保證了在沒有過多的專業運動員的情況下,也能發展很多參賽者,既然要辦,當然要把這個活動辦得熱熱鬧鬧。
大家討論一番,覺得可行,便確定了接下來的工作任務舉辦第一屆大學生馬拉松比賽。
想要成功舉辦一場比賽,準備工作可不少。
首先,要上報學校,獲得學校支持,在此基礎上,和政府單位報備,申請比賽場地,整整四十多公里,在學校里可不方便,起碼得要一條街道;
其次,聯系各個大學的同學,宣發報名消息,組建組委會,招募志愿者。要確保比賽圓滿舉辦,比賽當天全程都得有志愿者看著,到時候估計還有圍觀人群,維持秩序也很重要;
最后,宣傳標語、口號,比賽當天的橫幅、旗幟等等,每一項都需要確定。
還有一項貫穿整個準備過程,且必不可少的工作,那就是拉贊助。
制作各種東西要錢吧比賽冠亞季軍要獎品吧還有比賽服裝,不是所有學生都有一身運動裝,要是讓參賽者自己準備,可能很多學生就不會參加了。
蘇長河的打算是所有參賽者統一服飾,想想比賽當天,幾百上千人穿著一樣的衣服,一起奔跑在街道上,那場面才叫一個壯觀。
按他這個計劃,要想籌辦這個比賽,花費可不小,青年報的廣告收入只夠維持報紙自己的運營,就算東拼西湊,湊出來的錢也是杯水車薪。
大家愁眉苦臉,蘇長河說“拉贊助的事就交給我吧。”他指了指龐明亮,“你跟著我。”
大家各個都有事情要忙,留這小子一個人在編輯部,還不知道會搞出啥事,還是跟著他跑腿吧。
大家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略想一想,也知道需要的錢不少,這么多錢全讓班長拉贊助,也太為難人了。
任濤說“班長,要是不行,我們大家一起再想辦法。”他們學校這么多學生,大不了大家回家求一求長輩。
蘇長河擺擺手,讓他們去忙自己的,關于贊助,他其實已經有了一點想法。
他之前還說奶茶火起來缺少一個契機,現在契機不就來了馬拉松要是能辦好,吸引的人次起碼幾千上萬,這可是一個大大的打廣告的機會。
還有他們加工廠的產品,眼看著過幾個月就要過年了,新春佳節,正好趁機把加工廠的禮籃銷售到京城來。
蘇長河算了筆賬,出一筆贊助費,通過馬拉松比賽打廣告,這筆生意是劃算的,不過為了分擔風險,他還是打算再拉個贊助商,大家共擔風險,共同富裕。
這也是蘇長河讓龐明亮跟著他的其中一個原因,他摩挲著下巴,看著龐明亮,“我記得,你家是首都第一服裝廠的吧”
凡是想加入青年報編輯部的同學都填寫了信息登記表,其中就包含家庭住址。
蘇長河翻看過登記表,搜羅出好幾個跟服裝廠有關系的同學,不過其他都在外地,家在首都的只有龐明亮。
“是,我們家就在服裝廠家屬院。”龐明亮撓了撓頭,“班長,你不會是想去服裝廠拉贊助吧我爹那個人可精明了,讓他白出錢,他肯定不干。”
“我又不找你爹要錢,我找的是廠里,廠領導能答應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