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熱鬧的場面了。
從天an門廣場到西單、廣播大樓,再經宣武門、和平門、前門,直至繞了一圈,回到天an門廣場,長安街長長的街道兩側,矗立著一面面的彩旗。
每一面旗幟上都畫著奔跑的簡筆小人,圍繞著小人,上方一圈寫著“第一屆大學生馬拉松比賽”,下方印著“首都第一服裝廠”或是“相約奶茶”的字樣。
彩旗在半空中迎風招展,旗桿下,站著一個個著裝統一的年輕男女,他們穿著紅馬甲,戴著醒目的黃色帽子,胳膊上別著紅袖章,動作整齊劃一地沿著街道鋪展開。
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氣勢昂揚。
這聲勢浩大的場面吸引了無數路人,有路人不知道情況,奇怪地問“今天是什么日子這是搞啥活動”
知道的人就說“哎呦喂,這您都不知道,馬拉松呀”
不知道的可不止一個人,旁邊其他人也都看向他,“馬拉松馬拉松是啥”
說“馬拉松”的那人不是一知半解,他還真知道,他外甥就是個大學生,這人看過他外甥拿回來的報紙,報紙上寫的可清楚了。
“馬拉松是外國流行的一種運動,長跑,長跑知道吧馬拉松就是非常非常長的長跑,全程要跑三四十公里。”
旁邊人倒抽一口涼氣,“乖乖,這么長啊”
幾十公里,再跑還跑京郊去了。
也有人聽說是外國的運動,就皺眉撇嘴,“外國的運動,咱搞這個干嗎”
“話不能這樣說,國際上都有這個運動項目,咱這叫跟國際接軌”這人回憶著報紙上的話,“那些大學生們還說,還說什么來著哦,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意思就是咱們要發展文明,就要先強身健體”
另一個人接話道“就是嘛,沒有健康的身體干啥都是白搭,再說了,外國的運動,咱們怎么就不能舉辦了咱們又不比外國人差在哪兒,他們能跑我們華國人也能跑”
“沒錯,沒錯,是這個理兒”
“真比起來,還不一定誰輸誰贏”
大家提起外國人,甭管心里咋想,態度上就要藐視對方,說了幾句,幾人又問那個介紹馬拉松的人,“那這些穿紅馬甲的人又是干什么的”
這他哪兒知道他就是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比賽,報紙上也沒說那么細啊。
“這個嘛”正好有個紅馬甲走過來,這人眼尖,瞅見紅馬甲胳膊上的紅袖章好像有字,伸長脖子瞥了一眼,哦,“志愿者,他們是志愿者”
至于志愿者具體干什么,可別再問他了,為防止大家追問,這人驚喜地朝遠處招招手,“哎,我外甥,我外甥在那兒,他也參加了,我過去瞧瞧。”
其他人也用不著問他了,志愿者們已經開始工作了,他們的第一項工作正是維持秩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各位同志往后退一退”
“麻煩前面的同志退到賽道外,等下會有參賽選手從這邊經過”
“請大家退到賽道外,謝謝大家配合”
比賽籌備期間,蘇長河他們就做過預判,報名參賽的人員一共有兩千五百六十七人,每個參賽人員都有可能會有同學朋友家人圍觀,預計每人帶兩個“家屬”,初步估計也有五千人,加上參賽人員本身,也就是說,比賽當天現場可能有七八千人次。
人多就容易出亂子,以防萬一,他們提前招募了比參賽運動員還多的志愿者來維持現場秩序。
事實證明,這個舉措是正確的。
現場人次何止七八千,廣場兩側人山人海,看熱鬧的人上至八十歲老太太,下至八歲小孩,都讓人不禁懷疑,今兒這活動,京城里走得動道的,是不是一半人都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