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的兩個記者一直蹲到了頒獎儀式,拍下了今天的最后一張照片。
頒獎儀式結束后,大家各回各家,兩個記者也趕回報社,兩人一回來就找到主編,“主編,主編,大新聞,大新聞啊”
第一屆大學生馬拉松比賽結束了,但給人民群眾帶來的談資卻遠遠沒有結束。
先是好幾家報紙陸陸續續報道這場比賽
青年報第一屆大學生馬拉松比賽圓滿舉辦;
京城日報馬拉松精神堅持就是勝利;
生活時報第一屆大學生馬拉松昨日在京舉行,數千大學生參加。
還有廣為人知的人民日報,足足用了一整個版面來報道這場馬拉松比賽,從全體成員共唱國歌,到數千大學生爭先奔跑,直至最后兩個領導和莊教授給冠亞季軍頒獎合照。
其中還插敘了現場的安排,譬如白大褂的醫療隊,紅馬甲的志愿者,以及蘇長河和兩個外國人邊跑邊說話的場景。
報紙上盛贊當代大學生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堪為祖國之未來,必將承擔起祖國發展的使命與責任。
人民日報幾乎是各大單位必備的報紙,這篇報道便隨著人民日報傳遍大江南北,整個華國都知道了京城的大學生們舉辦了一場長跑比賽,幾千人參加,上萬人圍觀,連外國人都參加了。
要說這個消息,大家什么感受京城以外的各個大學的學生們跟吃了檸檬似的。
同樣是大學生,你們也太秀了吧我們還在學習,你們都上人民日報了
也有人說“這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要不是他們在首都,人民日報怎么會注意到他們搞什么活動”
有人不贊同,“得了吧,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報紙上說的這個馬拉松比賽也沒見別人想到,看看人家這安排,你就說讓你來辦,能辦成這樣”
嚴教授還沒進教室就聽到學生們的爭吵,他走進教室,放下課本,問道“剛才你們在說什么”
一個學生站起來,“嚴教授,是人民日報上的一篇報道,京城的大學生們聯合舉辦了一場長跑比賽。”
京城的大學生嚴教授想到去京城上學的兩人,有一種莫名的預感,這事應該和長河蕙蘭有關。
下課后,嚴教授從辦公室找到這幾天的報紙,一翻開人民日報,就看到正中間的一張相片,正是一幫學生排排站唱國歌的那張相片。
蘇長河就站在正中間。
嚴教授又看了看其他幾張照片,找到了穿著白大褂、已經有醫生氣勢的蕙蘭。
他仔細地讀起報紙,從頭看到尾,眼神里溢出笑意,讀到最后,眼角眉梢皆是笑意。
他就知道他們有能力,果然,就像那句詩說的“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
嚴教授看完報紙,將報紙疊好,塞進包里,帶回去給老伴看,嚴師母高興不已,“哎呀,他們怎么這么能干這上面的蘇同志就是說的長河吧哎呦喂,這份報紙得收著,得好好收著”
前進大隊也有人說起同樣的話,“必須好好收起來”
一般來說,鄉下人很少接觸報紙,前進大隊是個例外,他們有個加工廠,和外面好些廠子都有業務往來,隊里的人也經常在外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