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里這些老娘們,真是比老少爺們還有膽氣
馬老太太心里驚訝,要知道那可不是縣城、省城,而是京城離他們前進大隊多遠呢坐火車過去要兩天,坐隊里的貨車過去至少也要十多個小時
隊里這些老娘們竟然主動要去,就因為她在京城當店長
不會是我吹牛吹過了勾的大家吧
馬老太太都不由懷疑起自己。
她琢磨了又琢磨,委婉地說道“你們走了,家里怎么辦啊你們看看我家,我和紅梅才幾個月不在家,家里讓他們男的禍禍成什么樣了柜子上面一層灰,櫥柜里面油都沒洗干凈,墊絮摸著都潮乎乎的,也不知道曬曬”
馬老太太細數一遍家里各種看不順眼的地方,末了總結道“這家里啊,沒個女人還是不行”
其他老太太們沒有被這點小小的困難所難住,有的說“沒事,家里有兒媳婦,有孫女。”
還有的更干脆,“家里男人們又不是沒長手長腳餓不死他們”
比起在家伺候一大家子,還是掙錢更重要。
馬老太太就說“想掙錢,咱隊里不就有廠子京城多遠哪”
那當然不一樣,隊里車間正式工現在招人只招年輕的,她們要想干,只能干臨時工,臨時工一年也就幾個月,工資哪有去京城高
至于其他原因,興許正是因為遠,才想去。
她們中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本來周圍的人都埋首紅旗公社這一畝三分地,她們也想不到這輩子還能走那么遠。
但是突然有一天,身邊相處幾十年的老姐妹到首都去了,工作干得風風火火,人也越活越精神,就像給她們打開了一扇窗戶,她們伸頭一看,呦,原來她們這樣的老太太還能這樣活。
這些老太太們心里難免有所觸動,一面想,陸大腳能干的事,她們又不是不行;另一方面又想,她們都一把年紀了,要是不趁著這個機會出去,估計一輩子都不能去首都看看。
老太太們通過馬老太太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天地,想法也多了。
馬老太太沉默了,老實說,她在京城累嗎累,不是像在家干活的那種累,而是心里累。
長河信任她,把店交給她,她不能讓人說長河偏著自家老丈母娘,所以她更得把店管好。
有時候有顧客皺了皺眉,她都得尋思是不是今天炸的火候不對,影響了味道。有時候一周的錢比上一周少,她又擔心要是生意不好了咋辦。
馬老太太是個要強的人,馬蕙蘭每次問她咋樣,她都說“你念你的書去,就這么個小店,你媽還能管不好”
她從來都沒跟她閨女說過,炸雞店開業的前一天的晚上,她一整晚都沒睡著,翻來覆去,嘴里面一直學著用普通話念叨著那幾句話“歡迎光臨”、“顧客,您的薯條雞米花雞排”
有一次一個顧客說她說話帶口音,問她是不是哪兒哪兒的人,馬老太太當時神色如常,還和客人話家常,晚上回去,就偷偷摸摸聽院子里其他幾戶怎么說話,在被窩里一個字一個字地念。
老話都說,出門在外,報喜不報憂。
馬老太太也是如此。她跟這些老姐妹們只說了在京城當店長的威風,背后的困難卻一個字沒提,此時,不得不說些掏心窩子的話。
“就說那一回,幾個二流子跑到我們店里來,看就我們幾個女的在,吃了幾口就把肉扔地上,非說肚子疼,讓我們賠錢,不然就要砸我們的鍋,得虧長河他同學機靈還有一回,一個老婆子非說我們給少了,在門口大吵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