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期,華國的科技和外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相比,還有很大一截差距。
此時,華國的科研人才的精力主要放在攻克那些利國利民甚至關乎國家安全的重要技術上。
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就像一個貧困的家庭,衣食住行哪哪都缺,外面還有強盜虎視眈眈,家里人力物力只有這么點,只能先緊著最緊要的方面。
至于vdc,老實說,此時華國的很多人還沒有注意到一種小小的包裝材料。
事實上,在蘇月他們上輩子,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隨著火腿腸進入華國市場,華國才開始接觸和應用這種新材料,之后逐步開始研發及實現產業化。
但由于國外的技術封鎖,在千禧年以前,華國的vdc使用全部依賴于進口,每年要耗費大量的外匯。
現在不一樣了,聞道生把資料送到研究所,研究所的同志還以為是他的實驗室出來的成果,很快進行測試研究。
這么一研究,就發現
咦,這種新材料的性能竟然如此優越
阻濕、阻氧、防潮、耐酸堿、耐油浸、耐多種化學溶劑
幾乎可以說是目前所有的塑料包裝中最好的一種包裝材料。
幾乎是一瞬間,研究所的同志就舉一反三,聯想到各種用途,譬如食品、藥品、軍工用品、日用品、化工用品、電子產品等多種包裝。
聞道生聯系的是首都研究所,研究所就在京城,一個大隱隱于市的地方,所內有很多老同志,每一個拿出去都是各自領域的大佬。
大佬們見多識廣,剛好有一位大佬實驗做到一半,出來換換腦子,溜達著溜達著,就溜達到了這個實驗室。
大佬一聽,新材料有意思,讓我來瞅瞅。
而后,就弄出不少成品,將聯想的用途付諸實踐。
另一位大佬捧著個杯子過來看熱鬧,“這不是老的保密技術嗎”聽說二戰時期,老還用過這種材料進行軍用產品包裝,據說效果很不錯。
弄出成品的大佬說“是啊,號稱技術含量高,不解密不轉讓。”
看熱鬧的大佬笑了,“不錯不錯,讓老知道,還不氣死他們小聞實驗室研究出來的”
這兩位大佬跟聞道生老師一個輩分,在他們面前,脾氣不好的聞教授也得乖乖被叫小聞。
小聞在旁邊打下手,他回道“不是,是兩個學生單獨做出來的。”
兩位大佬還以為是他帶的研究生,邀請道“有這個能力,不如來研究所實習在實踐中,才能成長更快。”
聞道生能說啥能說那倆學生不是他的學生,是高中的學生,兩人一個十一,一個八歲
且不說兩大佬聽說了蘇月兩人的實際年紀后,起了多大的興趣,確定這種新材料應用廣泛后,首都研究所很快將這種新材料上報,因涉及到軍工及醫藥,上面也很快批示建廠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