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一次,沈展再沒給過她好臉色。
她明明已經跟沈展解釋謝家失約的原因,沈展絲毫不為所動,對著她成親格外抵觸,沈瑤也是心力交瘁。
姐弟倆現在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沈瑤等他吃完,將包袱塞給他,收拾食盒打算離開,隨行的丫鬟杏兒連忙折進來幫忙。
沈展掏開包袱,在里頭尋到一個布囊,打開里面有五兩的銀票,他擰出來面龐惡狠狠地質問沈瑤,
“哪來的銀子”
沈瑤有些心虛,故作淡定道,“我攢下來的。”
謝家月例豐厚,還沒嫁進來前,老太太便按謝欽妻子的待遇給她,每月有三十兩。
這對于沈瑤來說,是一筆巨財。
黎嬤嬤告訴她,月例便是個人的私產,沈瑤可隨意揮度。
她便拿了五兩接濟弟弟。
沈家是什么情形謝老太太和謝欽都很清楚,老太太言語中也是告訴她,別苦了弟弟。沈瑤也沒拿喬。
姐弟倆進京前靠沈瑤賣繡品或抄書補貼家用,沈瑤能掙多少銀子,沈展門兒清,一個眼神就看出其中端倪,他冷笑,將那香囊扔在桌案上,
“謝家的東西我分文不取”
撂下這話便離開了。
把沈瑤給氣死了。
她現在嫁了人,京城人生地不熟,去哪里掙銀子貼補他,放任他不管是萬萬不成的,京城居大不易,在國子監就讀的非富即貴,襯得弟弟越發寒磣,她不想弟弟為生計發愁。
回程的路上沈瑤想出一個主意,一個體面的掙錢活計。
她趁著時辰還早,著隨行嬤嬤領著她去城中的書鋪,跑了五六家終于找到一份活,她給掌柜的抄書,沈瑤自小經父親教養,寫了一首好字,掌柜的給她一頁三文錢的價格,比在岳州掙得多,當場試了一頁掌柜的對她很滿意,
“姑娘,尋常第一回咱們只給半冊書,你嘛,我便破例,給你兩冊書。”
沈瑤千恩萬謝,帶回了謝府。
下人不知她要做什么,每日每夜瞧見沈瑤抄書只當是樂趣。
黎嬤嬤有些猜測,卻也不敢多問。
耗了六日功夫,沈瑤抄完了兩冊書。
這六日謝欽只回過一次,因時辰晚也沒碰她,翌日與她一道用了早膳又給老太太請了安方離開。沈瑤才知那日是他休沐,默默記在心里。
到了三月十八這一日,沈瑤去書鋪結算,掀開車簾望著車水馬龍的街道,目露恍惚,一晃而過已出嫁十來日,仿佛過了許久,平心而論,在謝家的日子還算不錯。
謝欽神龍見首不見尾,壓根不需要她伺候,至于老太太那邊,也無需她獻殷勤,爭先恐后伺候老人家的多得去了,她是小兒媳婦,老太太疼著并不舍得勞動她,沈瑤反而被當閨女似的養著。
旁的謝家人瞧在眼里多少有幾分不服,沈瑤不想招惹是非,只每日晨起給老太太請安,坐了片刻就離開。
吃穿用度更不在話下,她日子過得舒適清閑。
若是沈展能順利高中,她再有個孩子,便萬事大吉了。
沈瑤抵達書鋪,未免拋頭露面,將書冊交給杏兒,讓杏兒去兌銀子,杏兒那日親眼目睹姐弟吵架,明白沈瑤的苦衷,很樂意聽主子使派,不到片刻,杏兒兌了一兩銀子回來,與此同時塞了五冊書給沈瑤。
沈瑤看著厚厚一沓書冊斗志昂揚,
“回府吧。”
到了傍晚,天色還未黑透,沈瑤聽得明間內傳來請安的聲音,她連忙擱下筆,一道緋紅的身影闊步而入,他目光從沈瑤面容刮過,很快下移至桌面,旋即瞇起了眼,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
“你今日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