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展不明白姐姐的婚事為何總這么艱難,他心疼不已,“等我高中,再與姐姐尋一門好親。”
沈瑤推著他往前院去,“先考上再說吧。”
那隨行的同窗格外靦腆,一張臉白白凈凈,看得出來是修養很好的男孩子,沈瑤露了一手,給二人炒了兩個大菜,一道清蒸辣魚,一道辣子雞,主仆數人聚在避雨亭吃酒,席間觥籌交錯,歡聲不斷。
一墻之隔,謝欽從皇宮忙碌回來,形單影只立在墻根下,聞著久違的菜香,腦海鐵馬錚錚,仿佛回到了戰場,每每出征前他皆要獨自炒一道下酒菜,權當最后的晚餐,那個時候想的最多的便是沈瑤。
回味與她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懊悔過于投身公務,沒能好好陪過她,以至于回憶時撈起來的滿是心酸。
翌日天亮,沈瑤親自送沈展與他的同窗去國子監,門口早有一小廝相迎,領著沈展去學舍,科考考場就設在國子監,國子監的學生可以提前熟悉考場,做到心中有數,除此之外,還有夫子大膽揣測考題,給學子提前預備著,這都是外頭書院沒有的待遇。
沈展發現這一次回國子監,顯見不同,原先教過他的夫子竟然給他開小灶,司業大人破例給他安置了一間獨院,以防他被人打攪,住過學舍的都曉得,吵吵鬧鬧很難安心入眠,沈展在國子監得到的待遇堪比皇親貴戚。
他很聰慧,猜到與謝欽有關,早在嵩山,他便知大都督還朝,原以為那段過往對于謝欽而言算是隨風而逝,如今看來不盡然,沈展想起家里那扇突兀的角門,再聯想沈瑤當時晦澀的表情,莫名有些猜測。
只是眼下考試在即,沈展不得不撇去一切雜念,認真溫習功課。
沈展回京后,謝欽有了顧慮,不再像以前那樣日日黏著沈瑤,白日在朝廷辦公,夜里回府,偶爾去鋪子看看她,給她捎些好吃的,
“御廚做了一碟桂花糕,我嘗了不錯,給你捎回來。”
每日夕陽西下,謝欽準時回九陽巷,也學旁的傾慕沈瑤的男子一般,立在鋪子外的石階下,朝她遞來精心準備的禮物。
沈瑤穿著素色的長裙撩起窗簾子望他,笑嘻嘻問,“謝大人這是打算溫水煮青蛙”
黑白分明的杏眼盛著水汪汪的一眶笑。
謝欽喉結滾動,他發現自把那堵墻給接上后,沈瑤對他態度有所轉變,至少不是以前那樣置之不理,不過她的意思沒有變,還是想著法兒在拒絕他,謝欽心知肚明,不敢與她相視,將清雋的眉目一移,留給她一道輪廓俊挺的側臉,
“是。”
他承認了。
沈瑤于是往外爬了爬,柔軟的身子幾乎傾覆在窗臺,托腮望著他笑,
“我不喜歡謝大人這樣的。”
話落,鋪子外排隊買辣豆腐的人群一陣哄笑。
這樣的場面大家司空見慣。
謝欽俊臉微紅,身后不少人催著他走,嚷嚷要買辣豆腐,謝欽將食盒擱在窗臺上,轉身離開。
謝欽修繕的那扇角門有個鈴鐺,只消搖一搖,謝府便有人應。
這一日回去,廊蕪下的鈴鐺響了,謝欽迫不及待來到角門,門被拉開,露出碧云一張笑臉,她客氣地將食盒回遞給謝欽,施禮道,“謝大人,我家姑娘不吃,您就別費勁了。”
謝欽接過食盒,并沒有多意外。
日子磨磨蹭蹭來到五月初二,沈展這一日帶著同窗回了府。
端午過后五月初六便是科考。
科考前三日,各學子回府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