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如今,反而只有她一人是可用的了。
武曌心中千回百轉,面上不露分毫,依舊是那副平靜如水的樣子。
罷了,再看看罷,要是真不行了,也只能辛苦一二女兒了。
同時,李顯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專掌制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上官婉兒也由此達到了她人生權勢的頂峰。2
由此開始,上官婉兒的史書記載走向兩極化。
在正史上,上官婉兒放浪形骸,與韋后狼狽為奸,舊唐書中記載她“既與武三思”,資治通鑒中說她“三思通焉,故黨于武氏,又薦三思于韋后,引入禁中,上遂與三思圖議政事,張柬之等皆受制于三思矣”。34
但是在墓志銘上呢,卻分明記載了我們鐵骨錚錚的上官昭容,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反對韋后掌權,反對的方式一次比一次激烈,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發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準許,最終選擇以死相諫。經過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5
那究竟那種形象才是我們真正的上官女相呢
主播更傾向于墓志銘文上的記錄。
眾所周知,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作為后來的勝利者的李隆基對上官婉兒可沒什么好感。
同樣是史書記載和墓志銘的記載的沖突,永泰公主也就是我們先前提到過的,和李重潤一塊因為沒管住嘴而去世的小姑娘,她的死因先前也是有相當大的糾紛。
同樣在觀看天幕的韋氏下意識摟緊了自己的一眾女兒。
她的女兒們還沒有得到封號,但是天幕提到過仙蕙的名字,所以她知道現如今說的是自己的三女兒。
韋氏的情緒在知道自己唯一的兒子年紀輕輕就會死的時候已經崩潰過一次了,還好當時李顯及時安撫住了她,只說知道后避開就好了。
那永泰呢她的女兒呢又是怎么死的
也是被她狠心的祖母殺了的嗎
關于永泰公主的死因,大體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她是被祖母武則天所殺,一種是她難產而死。
前一種說法支持者頗多,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史書的記載,都論證了永泰公主為武則天所害。就差給武則天開個大會,證明她究竟有多心狠手辣,連懷孕的孫女也不放過。
后一種說法則是出自永泰公主的墓志銘記載,表明公主其實不是被害,而是由于懷孕患病致死。
專家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骨盆碎片,進行了相關鑒定,確認了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又結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其實是死于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墓志銘的記載真實性其實是要高于史書的。
上官婉兒,應該確實是個正直的女相,而不是史書中記載的那樣阿諛奉承的女性。
說到這里,季馳光著實有點煩。
上官婉兒可能確實風流,因為史書中記載的她的情人除了武三思外還有崔湜,但這不是把她的名聲和韋后扯在一起的理由。
韋氏攬緊了自己的三女兒,心里盤算著,等孩子們長大了,要得封號的時候,她非得壓著丈夫去求婆婆給女兒換個封號不可,永泰實在是不吉利還一定要給仙蕙挑個出身差些的丈夫,這樣,女兒郡主之尊,即便一輩子不生育,也能死死壓著那個男人不敢有二心。
聽天幕的意思,她的“永泰”不適合懷孕,是個容易難產的身子,那就不要生孩子了,仙蕙她姓李,李唐的李,自有她的尊貴之處,一個孩子而已,實在喜歡,以后從夫君的宗族里過繼一個年幼的,好好養,總能養熟,實在沒必要豁出命去掙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