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們當然不懂什么叫ua,但是不妨礙他們看出季馳光眼底的不屑和厭惡,一個個作為讀書人到哪里都是備受尊敬,哪里見過這場景,紛紛捂著胸口,氣急敗壞。
“真是胡言亂語”
“我們一心為朝廷著想,哪里有這些污穢心思”
“果然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一個個罵得難聽,但是身邊的人著急去扶的時候,卻分明在那人眼底看見了驚慌。
不過是色厲內荏罷了。
秦始皇卻沒管那些儒生可能會有的反應,他從來沒把那些人放在眼里,就像后世俗語說的那樣,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儒生們也就是一張嘴皮子能唬人罷了。
就是罵得再怎么厲害,還能比他的大秦鐵騎厲害
他這會兒好奇的是季馳光說的后果。
淳于越勸他分封,究竟造成了什么苦果
連季馳光都要感慨一句“軒然大波”。
同一時間,剛剛改革失敗,悲傷之下打算出走的孔子也驚呆了。
本來他聽天幕點評“儒家”,聽得還挺樂呵,原本不快的心情也好了些,還和弟子感慨了一番。
結果沒想到吃瓜吃到自己頭上,天幕直接一句“老祖宗”砸他頭上,孔子自己都傻眼了。
“儒”的概念其實早已出現在甲骨文上,最早的字形就是古需字,一開始和祭祀聯系在一起,到商代后,這個詞用來專門指代負責冠婚喪祭的祭官,這些人就被稱為儒。
所以孔子是真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還能混成“儒”的老祖宗啊。
不過
子路驚喜道:“先生,這后世女子竟稱呼您為圣人”
在場弟子無不驚喜。
圣人一詞,太重了。
指的無一不是才德貴重,賢明經世的大人物。
要不就是有呼風喚雨、溝通天地之能的巫覡。
他們的先生不信鬼神,自然不可能是后者。
但是前者
子貢下意識覺得不太可能,畢竟先生的政治生涯明顯中斷,但又覺得萬一哪個國君慧眼識珠呢
不過這倒也不算什么要特別思考的大事
子貢看著先生眼中慢慢亮起的光,心中喜悅。
魯國的改革失敗,中途夭折,給了夫子很大的打擊,要不然,即使三桓排擠,夫子也不至于會這么心灰意冷直接離開。
但不管未來如何,至少現在夫子重新燃起了對未來想熱情,這就夠了。
子貢感激的看了一眼季馳光,心里盤算著要給她打賞些貝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