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見親爹不說話,但是眉宇之間卻都是贊同之意,不禁更來勁兒了。
朱高煦再接再厲道:“再說了,你這邊顧及娘的面子,怎么也不想想,娘要是真的知道十三叔的所作所為,又怎么可能會容他呢”
朱高煦一邊說一邊在心里撇嘴。
他那個娘,眼里最容不得沙子了。
要不然也不能因為自己曾經想對老大下手這事兒記了他多年。
正這么想著,突然聽到了推門聲,徐皇后的聲音也緊隨而來。
“不錯,這次高煦說得很不錯。”
徐皇后眼神堅定明亮,看起來并沒有被那些事情困擾住,她看向丈夫,語氣堅決:“不必顧及我的顏面,按照國法,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至于我那個妹妹”
徐皇后舒緩了語氣:“我了解她,她絕不會站在朱桂那邊。”
她對自己的這個妹妹還是知道些的,性子清正,絕不會和奸人同流合污,如果朱桂的品行真的這么差,只怕她這些年也不好過。
她望向永樂帝,請求道:“只是她到底還是我的妹妹,還請陛下看在我的面子上,給她個恩典,叫她回京城來陪我吧。”
永樂帝笑著答應了,還很貼心的道:“朕記得你那個妹妹,膝下還有一個兒子,叫那個孩子一道回來吧。”
徐皇后笑著點了點頭。
她還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之間,拯救了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庭。
在原本的歷史上,永樂五年她去世以后,因為娘家無人,她的妹妹和外甥,被寵妾滅妻的代王朱桂肆意打罵,甚至趕出了家門。
山高皇帝遠,這些事情遠在京城的永樂帝一無所知。
她的外甥性子急躁,又心疼母親,多次指責父親的無情,結果險些被殘暴的朱桂直接打殺。
要不是他機靈,見勢不妙,立即出逃求援,求助了當時對這些事情還全然不知的朱棣,他怕是真就要死了。
朱棣對妻子的這個外甥也算愛屋及烏,為他主持了公道,責罵了自己的親弟弟。
只是,這個少年最后也還是在二十幾歲那年就去世了,只留下自己的母
親和兩個幼子,在這艱難的世道中掙扎著求生。
而因為他敢以子告父,僭越禮法,他最后的謚號就成了“悼戾”。
未中早夭曰悼,前者還好,只能說是個平謚,但是后者
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
一個妥妥的惡謚。
其因,也只是因為他忍無可忍,反抗了這個父親。
現在徐皇后將他們母子接出魔窟,想必未來的他,應該也不會再走上這條路了。
季馳光:“朱元璋第二個被人詬病的污點,是人殉制度。”
人殉制度
嬴政抿了抿唇,眼中閃過一絲厭惡。
“那東西”
居然在后世還存在嗎
在秦國,從秦獻公時起,秦國在法律的上就已經廢除人殉制度。
雖然有部分貴族仍在繼續使用活人殉葬,但是至少名義上,這項該死的制度已經被廢除。
就像他在自己的陵墓中使用的大多是陶俑一樣,大部分貴族現在也不再動人殉的主意了。
而只要皇家堅持不用人殉葬,上行下效,長此以往,這項制度總能夠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