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馳光說完,又搖了搖頭,否決了自己剛剛說的內容:“但是,朱允炆過分看重文人,如果說朱元璋時期有些重武輕文,那朱允炆時期,就是重文輕武。短短四年就能讓文官占據大半江山,可見他在這方面的改革措施著實有些過火。”
說到這里,季馳光不免又嘆了口氣:“江山最終還是大多要文官來治理的,朱元璋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管孫子身邊的眾多文人,而是自己出面做了這個惡人,讓開國功臣們死的死、走的走。”
開國功臣:“”
老哥,你這就有點不厚道了吧
朱元璋:“”
瞬間成了文武百官特別是武將的目光焦點的他,壓力多少有點大。
季馳光:“但是,就算當時武將青黃不接,他們手中的權力,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能輕易撼動的。”
“開國時期,本來就是武強于文,一步步發展到王朝的中后期,文臣才能夠慢慢占據主導地位。”
“朱允炆一味的拔高文官的地位,只會惹來武將們的不滿,最終成個孤家寡人。”
“而且從削藩當中我們就能夠看出他的性格多少是有點急躁在的,朱允炆的削藩行動過于迫切,抬高文官地位,也同樣迫切,操之過急,最終導致了這場災難。”
朱允炆迷茫的坐在地上。
他其實沒想這么多。
他只是想,趕緊處理好一切的事情這樣也有錯嗎
劉恒搖了搖頭。
天真,愚蠢
早在一開始,聽到明朝諸侯王分封的消息,他心里就猜到,明朝的藩王和中央肯定會有一戰。
藩王割據地方,做大做強,這是中央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但是要藩王交出手中的權力,任人宰割,又有誰愿意答應呢
沒有人會主動往自己脖子上套上枷鎖。
這一戰,注定難以避免。
但是,朱允炆
劉恒真不知道該對這個年輕人說什么。
朱允炆手里的牌,可比他的要好太多了。
他劉恒,諸侯王起家,進長安的時候,除了隨身帶著的那一小隊護衛,別無長物。
可就算是這樣,
他也硬生生的將那場注定要爆發的戰爭拖了那么多年,
積蓄實力,叫他的兒子打贏了這場該死的七國之亂。
朱允炆呢
他可以說拿著王炸開局。
他有一個好爺爺,為他掃清了所有的障礙,功臣幾乎被一掃而空,朝堂上全插上了他朱允炆的人,手握大權,是真正的皇帝。
而且他在民間的聲望也不低,看他的那些舉措,百姓想必對他還算擁戴。
除此之外,他那個爺爺朱元璋,雖說沒有直接對他的那些叔叔下手,但卻進行了諸多限制,裂土而不臨民,保證了地方藩王沒有過大的權力。
最后就是情分。
雖然天幕在這方面說的不多,但劉恒是個極聰明的人,從蛛絲馬跡中就能看出,朱允炆早逝的父親朱標,應該是個在兄弟們當中非常有分量的人,愛屋及烏,朱允炆要是能用好這一份情誼,也是一個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