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了名的廉潔奉公,而且對百姓也非常關注,曾經提出過一些關于一條鞭法的改革措施,雖然沒能夠成功改革中央財政問題,但是他的言行也得到了當時的崇禎皇帝的認可和喜愛,是非常難得的和崇禎皇帝心有靈犀的忠臣。”
畢竟一般能夠跟得上朱由檢思路的都是善于逢迎之人。
崇禎皇帝:實不相瞞,咱已經感動到哭了。
我就說我的眼光沒有這么差勁,看這不是有一個跟我惺惺相惜的忠臣嗎
這一刻,朱由檢終于找回了曾經的自信。
還被皇帝抱著,不敢說話的王承恩:陛下,您有沒有想過,那才是個例呢
魏忠賢大浪淘沙,極少部分是誤差。
您來挑選官員,那可真是恰恰相反,只有極少部分是正確答案。
季馳光感嘆:“這位范景文,是非常難得的文武全才,當時擔任著工部尚書的職務。在聽說起義軍已經進入京城之后,他的第一反應并不是逃亡,也不是躲在家中再換一個朝廷為官,而是毫不猶豫的朝著當時最危險的皇宮奔去。”
朱由檢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手帕,默默的擦了擦眼淚。
“都是我大明的忠臣啊嗝”
這種關鍵時刻,居然只想到他的安危。
季馳光:“當時,他跑到宮門口,詢問從里面流亡逃竄出來的宮人,問他們皇帝去哪兒了。”
“宮人給他的回答是,陛下已經出門了。”
“范景文很高興,他以為陛下終于愿意去舊都了,也非常高興皇帝能夠在這場浩劫里活下來。”
“然后,他正了正衣冠,寫下自己的絕筆書信,躍入古井而亡。”
“不過,范景文死的時候大概并沒有遺憾他以為崇禎皇帝已經逃出升天了,但是,殊不知”
他的皇帝不愿意茍且偷生,而是選擇吊死在了煤山之上。
雨翊凌瀾:如果說到吊死的崇禎,那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人王承恩了。
正跟在皇帝身邊的王承恩:“”
為什么作為皇帝身邊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太監,我在這個時候居然能擁有姓名
難道未來的我真的干了傻事
雨翊凌瀾:別看明朝末年這么多壞太監,但好的也不少,王承恩就是其中之一,崇禎皇帝活著的時候,身邊來來往往的太監不計其數,但是等他落魄了,決定一意赴死的時候,陪著他的人卻只有王承恩,唉,患難見真情啊。
差點以為自己又信錯人了的崇禎皇帝:“”
還好還好,這個人沒問題,朕的眼光總算沒有再經歷一次唾罵。
王承恩也放松下來。
還好還好,未來十年的飯碗保住了。
有這份伴駕之恩在,至少陛下去世之前,他的榮華富貴是不會少的了。
感謝解說的文字,好人一生平安。
二鳳:朱由檢死了以后,王
承恩直接在他旁邊也自縊而去,跟著他一塊走了。大概是為了收攏人心,也有可能是真的敬佩吧,順治皇帝在崇禎皇帝的墓前給他也修了一塊墳,讓他在地底下也能夠給思宗守墓,康熙皇帝后來也在崇禎墓附近為他立碑寫記。做太監做到他這份上,也算是成功了。
朱由檢動情的拉起王承恩的手:“不錯,朕就知道朕沒有看錯你,等到了地下,我等依舊是主仆,朕一定會好好待你的。”
王承恩艱難的擠出了笑臉:“謝陛下的看重。”
臥槽,為什么到地底下還要上班
咱們都死了啊,就不能死得安靜一點嗎
季馳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也跟著皇帝離開了。。”
“左都督劉文耀,投井身亡。他的兄弟新樂侯劉文炳,自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