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佐證,是建夷宮詞中聲稱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康熙額頭上的青筋一點一點的鼓起。
最終,他忍無可忍的將寫了一半批復的奏折砸到了地上。
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皇宮里有沒有辦親事,慈寧宮里究竟有沒有張燈結彩,他這個在皇宮里住了幾十年的人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季馳光冷靜的指出了其中的不對勁之處:“這里面的問題很大。”
“首先,這詩詞的作者,身份就很有問題他是前明遺民。”
為了不讓這位還奔赴在抗清第一線的反清復明人物受打擊畢竟對方現在不一定活著,稚子無辜,
就別讓他的家人倒霉的被文字獄給連累了吧,季馳光索性模糊掉了對方的姓名。
“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被稱為前明遺民的,只有那些依然固守著自己明朝子民的身份,堅定不移的反對清朝的,那才能夠算是前明遺民。”
“這個人一張嘴,基本這條消息就能夠被判定為是營銷號消息了。”
“其次,根據當時的歷史記載,這位作者并不在京城,更不在宮廷之中,如何能夠知道后宮發生的事情”
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其中一個更是忍不住發言:“畢竟是太后成婚,是天下人盡皆知的喜事,說不定是在千里之外聽說的呢。”
圍在他旁邊的人聽了這話,也紛紛點頭。
這倒也不是不可能。
太后成婚誒,這種事情怎么可能不鬧得沸沸揚揚
季馳光“最無語的是,明朝末年的時候,各處宮殿基本都年久失修了,崇禎皇帝也沒那個錢來修理,所以,清朝在入住明朝皇室的二手房之前,特意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故宮來了個二次精裝修。”
“在這位反清復明人員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慈寧宮還沒有修好呢。”
此話一出,別管清朝人是怎么想的,反正其他各個朝代的觀眾都笑噴了。
笑死,新房都沒有建好,請問他們是怎么在這里成親的
這是全靠閉眼瞎編啊。
果然是明朝的遺民啊。
有人嘖嘖的感慨著。
造謠水平跟他們的史書編纂者簡直就一個模子里出來的。
垃圾得非常穩定。
想想那個傳聞中被萬貴妃的殘暴嚇得直接自殺的小太監吧,對方后來甚至又在同一本史書的不同篇目里死而復生了。
這大明文人造謠的菜雞水準可真是半點沒讓人失望。
季馳光:“當然,可能也有人說,或許是這首詩的記載時間出問題了,沒準兒是在慈寧宮修繕完成以后才寫的放心吧,慈寧宮修完以后,多爾袞都涼了好幾年了。”
“如果這是真的”
“那這不是正經婚姻,這是冥婚啊”
老虎愛吃綠豆糕:噗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以后營銷號的標題有了震驚一國太后竟被強行拉走配冥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