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天賦成為官員,一步步走上高位的。
能夠從貧寒之中起家,一步步走入皇帝的金鑾殿的官員,都是驕子中的驕子,是少數中的少數。
更多的讀書人,到死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秀才。
甚至,絕大多數人連秀才都考不上,只能稱一句童生。
為什么說秀才是一道門檻
因為只有當一個人考上秀才,有了實際的功名之后,那個人才能夠真正開始享受讀書人的特權。
季馳光:“舉個例子來說吧,就像是明朝。”
“明朝的徭役制度是很重的,如果你家里田地頗多,卻沒有一個秀才舉人,那一旦你們家輪到服里役,那很有可能就要傾家蕩產。”
“但如果你們家有一個讀書人,哪怕對方僅僅只是秀才家里也可免戶內二丁差役。”
可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免除徭役,幾乎所有有條件的農家,都拼了命的想要供出一個秀才。
在那個大環境下,所有人都希望自家能夠出一個讀書人,讓他們家的徭役能夠被免除因為,如果一戶人家沒有秀才舉人坐鎮,那他們可要慘了。
畢竟,徭役的總數量是不會改變的。
這家有秀才,免了徭役,那他家的那份額就要平攤到別人家去誰又愿意吃這個虧
季馳光把上述那些內容絮絮叨叨的說了一遍,然后總結:“所以在當時,每家每戶都拼了命的想要供出一個讀書人。”
李世民一手撐著下巴,搖頭晃腦:“這樣的政策雖然確實有助于百姓上進,催動更多學子誕生,但是,在這樣的惡性競爭之下,百姓身上的負擔恐怕愈發重了。”
早晚得出事。
長孫無忌細細的聽著大王說話,雖然覺得有理,但是也還是搖了搖頭:“大王說的這番道理,后人又何嘗不懂呢只是,這實在太遠了。真正實惠的東西,才是人們喜歡的,能夠減免徭役,才是百姓心中所盼的,要不然,誰又肯花那個價錢,去
供一個誰知道能不能供出來的讀書人呢”
讀書可是個極費錢的事情。
束脩、筆墨、書本,都是費錢的東西。
供出一個學子的費用,恐怕能讓一個普通的富農人家傾家蕩產。
在這樣的情況下,供養者又不一定能收到回報,如果不拿這么一個現成實在的利益吊在他們的面前,又有哪個人愿意送兒女去進學呢
李世民幽幽的嘆了口氣:“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沒錢。”
說到底,還是他們大唐窮了點兒,底子又薄,沒那個底氣供全民讀書。
要是他也能和宋朝一樣有錢就好了。
流淚鳳鳳頭jg
房玄齡溫聲安慰:“總會好的,事事皆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來便是了。”
李世民蔫蔫的點點頭。
季馳光:“除了這最重要的徭役之外,秀才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