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便有邊說倘若一人抄書,
同時可出萬卷,此問題便可解了。他叫來侍者,說了幾句,侍者便退下,去往重重把守的庫房。
不一會,數人抬著一個箱子出現,后面還有抬著木板、筆墨的人魚貫而入。一名侍者捧著一只瓷盒,獻給陛下。
瓷盒打開,里面是一只眼熟的戒指,戒指暴露在空氣中后,箱子里隨即發出躁動的碰撞聲。是使者的定情之戒有人認出戒指。
劉徹點頭“不錯。”
看到這戒指,與躁動的觀音碎瓷片,眾人更加疑惑。
碎瓷片遇到戒指會向著戒指沖去,可以用來定位,或者運送貨物或者別的什么用處,可這和抄書有什么關系
難不成碎瓷片看到戒指后,會奮發圖強,努力變成個有知識有文化的碎瓷片劉徹讓人把紙釘在木板上,將木板豎起來,紙在木板背面,與人相對而立。侍者們取出碎瓷片,綁上炭筆,再將碎瓷片連同炭筆一起放到木板后。
因為戒指在木板前,碎瓷片們受到戒指的吸引,又被木板阻隔,二力平衡下,瓷片帶著炭筆,穩穩停在了豎直的木板上。
看到這里,反應快的人已經明白過來,臉上恍然與贊嘆同時出現“如此,只要有一人手持戒指,寫出字來,便可同時獲得許多份了。
劉徹點了宋博士的名,讓他去拿戒指。
宋博士滿面榮光,接過這偉大的任務,仔細凈了手后,拿起戒指,手在空中輕輕移動。數十碎瓷片跟著同步移動,在紙上留下清晰的痕跡。
宋博士手一刻不停,白紙上便仿佛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捉著炭筆,留下一行微微顫抖,但足夠清晰的字跡。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寫完這八個字,宋博士手停留原處,將戒指在原地收回瓷盒,緩緩放下手。此時周圍鴉雀無聲,而宋博士的手已經微微顫抖。許多離得遠的侍者們不知道這事成了沒有,看到場上氣氛,大氣都不敢出。
片刻后,他們突然見董仲舒老淚縱橫,許多起于微末的大臣手撫摸那些算不上好看的字跡,眼含熱淚。
劉徹目露滿意“先抄一千份規格一致的虞書,發往各郡縣。”這又讓許多人不解了。
虞書是尚書的虞代部分,分五篇,這五篇雖然屬于尚書,卻算
不上最經典的篇章,也不是最有教化力量的,具有如此重大意義的第一篇轉印成果,為什么要用這五篇
在董仲舒小心翼翼求問后,陛下只簡單地說“因為長度合適。”
長度合適這個理由,連大儒都有點愕然。
臣子們的表情太有趣,劉徹多看了兩眼,才慢悠悠說“抄好,發給各地后,順便發一塊碎瓷片。日后發布政令,也不必一地一地通傳了。
只要朝廷取出戒指晃動,各地的碎瓷片便會跟著動,各地只要按照敲擊次數,便可以定位是哪一頁的哪個字,一篇百來字的政令,至多一個時辰,便能傳遍整個大漢。
聽陛下說完,所有人豁然開朗,暢想著那美妙的情景。
只要有人求學,便有書可看,朝廷之令一日之內傳遍五湖四海,這樣的美好世界,就在一刻鐘前,他們所有人都還覺得是遙遠未來才能出現的盛世景象。
這都是托勾魂使者的福。
所有人忍不住心想勾魂使者,再多死幾個相好的吧。對不起,但它實在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