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光看到了太奶,還看到了腳下手臂接手臂接手臂,身高直沖云霄的太爺。
沒過一會,太宮園便傳來消息,陛下正在太宮園中與大司農談事,若有要事稟報,可前往太宮園面見陛下,若無事,便待明日,為他們正式接風洗塵。
張騫從身后布包中取出核桃、葡萄等植物種子,說“正巧有作物種子,要交給大司農,請侍者帶路。
葡萄酸甜,可以釀酒染布,核桃油多,可以補充油脂,都十分有用,想必能豐富大漢物產。抱著“雖然大漢人已經這樣了,可飯還是要吃的啊”的心態,他們整理好心情,向太宮園走去。
太宮園是專用來種植蔬果的菜園,與普通菜園不同,這里冬季時晝夜有火維持溫度,因此寒冬臘月,也有新鮮菲蔥成熟。
現在這里不但有菲蔥,還有貓稻和稻貓。
接到通傳說使節歸國前,大司農正在向陛下展示貓稻種植成果。
旁邊還有一個不知道為什么在這里的主父偃。
大司農擺開一排不同成長階段的貓稻,指著最小的一株說陛下請看,此貓稻剛結穗。
滿地矮墩墩的綠色稻苗中心,抽出一根狀如貓尾的綠桿,頂端是一顆核桃大、酷似貓頭的稻殼,上面絨毛大多是綠色,也有部分偏黃棕,還有貓身上的斑點條紋。
大司農拿起一根草串起的害蟲,放到貓稻上。
那貓頭形狀的稻殼立刻張開嘴,滿口麥芒戳中小蟲,很快就把它吞進莖干
中。
“貓稻與尋常稻子不同,稻殼生出貓耳后才授粉。”他指著第二盆稍大的貓稻介紹道。
這盆貓稻上多出一只高高舉起的貓爪,貓爪伸展,露出粉嫩的雄蕊肉墊,大司農將雄蕊肉墊貼在貓耳上,授粉便完成了。
待成熟時,貓稻不再吃蟲,稻殼干枯,只要摘下貓頭稻殼即可。
這時貓稻已經長大到桃子大小,打開一枚,里面滿滿的糙米,看著就惹人喜歡。
“臣曾上書,言貓稻不懼害蟲,除貓稻本身外,更有稻貓之功。稻貓與貓稻姊妹情深,會主動與貓稻嬉戲玩耍,看護稻田。
劉徹問產量如何
大司農已經估算過,他難掩興奮“貓稻每株產量均為普通稻子的兩倍之余。更難得的是,貓稻不懼蟲害,更耐旱耐寒,損耗極低
主父偃也感慨道“雜交水稻果然不同尋常。”
他從身后端出一盆瓜“大司農不若試試以瓜雜交貓稻,懸掛于庭院瓜架上,藤上結貓頭,盛夏可聽貓瓜喵喵,還可驅蟲防蚊,豈不美哉。
大司農腦海中不受控制地出現主父偃描繪的畫面,他頓時面色蒼白,一副快要暈倒的樣子。劉徹摸了一把稻貓,對主父偃說“你可自己嘗試,莫難為大司農。”
毫無種植天賦的主父偃,臉垮了下來,頗為痛苦地應了一聲,隨后抱著瓜,去到一旁失落。
張騫來到太宮園,面對的就是討論貓稻產量與賦稅的君臣二人,以及角落里的主父偃。
聽到通傳,陛下親自起身相迎,一番君臣相得后,張騫說“西域格局,臣已寫下,待補充完整后,便可交予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