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后,當時親自領兵的西蕃王子終于探明,對方是支孤軍,驚怒萬分,當即下令包圍。
雙方隨即展開慘烈的肉搏之戰。
這是裴固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八百將士一個一個地倒下,廝殺到了最后,只剩下裴固一人。
西蕃王子下令將他活捉。
他已殺死不知多少人了,通身的血,刀鋒也早已卷刃。在又一刀殺死一個和他貼身纏斗的敵軍后,他慢慢地停了下來,刀尖點地,雙目望著前方那些如蝗蟲般密密麻麻向著他涌來的敵軍,久久地立著,一動不動。
無數人將他包圍了起來,如臨大敵,舉著手中的刀和弓,緊張地盯著中間那個凝如巖石的人,一步一步地逼近。
大風吹動將軍盔頂上的紅纓,鮮血如泉般自他的手心往下流,沿著刀刃滲入地面。將軍的雙目盯著對面正向他逼來的人,身影忽然動了一下。幾個迫在最前的西蕃士兵猛然后退,防備他的又一次揮刀劈斬。
然而這一次,刀未再舉起。
將軍倒了下去。
在氣絕的最后一刻,他眼中的殺氣也未消去,五指更是緊緊地握著刀柄,始終沒有放開。
裴固的侄兒裴懷光也隨叔父一道,死在了這一場以我死換同袍生的有去無回的狙擊戰里。
他本完全可以活下去的。裴固強命他隨大隊一道撤退,他表面答應,隨后卻悄然脫離大隊,獨自追趕上來,追隨叔父,成為了八百壯士當中的一員。
那個時候,他才十八歲。
在這之后不久,便傳來太子逼宮不成畏罪自盡,老圣人另立定王的消息。
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一個月內,那時裴冀還遠在淮南道剿逆撫民。等他終于脫離羈絆趕回長安,定王已登基為帝。
裴固曾對兩個人托付了信任。
陳思達沒有如他允諾的那樣如期領兵到達。他遇洪水阻道,耽擱在了半道。
馮貞平的援軍最后雖然終于抵達,又奪回北淵,危機解除。然而,就在何晉這些神虎軍的部將以為朝廷將會為裴固追封戰功的時候,沒有想到,馮貞平聲稱裴固根本沒有給他送過消息,是他自己數日后探查到戰況,主動發兵救援。
裴固自視過高,貪功在先,守城不力,棄地在后,險些釀出大禍,理應追責。朝廷念在裴家過往功高,對當日的棄關之罪也不予追責,是為寬宥。
消息傳開,何晉和神虎軍的許多將士憤怒至極,以致嘩變,被鎮壓后,何晉與幾十名帶頭反抗的將士按律當斬。
不但如此,此時裴冀也遭人告發,稱他自恃功高,暗中慫恿何晉等人公然對抗朝廷,圖謀不軌。若不是那時他的聲望太高,恐怕也將身陷囹圄。
崔家那樣的世族,豈會嗅不到氣味,便要崔氏歸家,與裴家斷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