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崔道嗣之后,禮部侍郎、秘書監、中書舍人、國子博士等等,這些平日素以文才見長的堂官見狀,紛紛也爭相獻詩,個個口吐華章,翻著花樣地贊頌公主仙姿佚貌,內德動天,簡直就是瑤池天女下凡,能給圣朝帶來祥寧。
皇帝喜悅不已,各也賞賜,叫人再當場記錄下來。
聽著這些一首比一首肉麻的頌詩,絮雨漸覺耳熱,忍不住側目望向皇帝,覺他有些過了。然而她的皇帝阿耶卻好似渾然不覺,不但如此,意猶未盡,竟又命現場參宴的有品百官,不論文武,當場若是作不出來,寬限一夜,回去之后再作,明日全部獻詩,他要從中擇優,刻印成書,以傳民間。
眾官面面相覷,很快,紛紛應是,表示回去一定秉燭夜思,明日交詩。又稱頌,圣人愛女之心,感天動地。
皇帝面露怡然之色,顯然很是受用。
若非夜宴里有幾百雙眼在盯著,絮雨幾乎就要掩面了。
作完了詩,接著,眾官又開始獻祥瑞了。
起初是豐州一名入京述職并有幸隨駕的刺史稱,所管地界有一條泉河,向來黃濁,然而就在他動身入京前的幾日,泉水轉清,當地民眾歡喜,紛紛前來跪拜。刺史稱,原本此事他也未加在意,然今日親歷公主歸來,頓悟,此應當便是天下清和的祥瑞之兆。
刺史的表奏,叫皇帝龍心大悅,問近旁吏部尚書,被告知他在外政績斐然,如今回京正待授官,當即命擢節度使。
開了這個頭,接著,許多人跟著表奏祥瑞。有說白霜降于梧桐,有說鳳凰現,空中有光如火,落地之后,掘出金元。有說,當地一座寺廟里,古井上面聚有五色云氣,有金凰之影現于井中,想必就是公主回朝的預兆。最后竟還有說,當地后山有醴泉破地而出,近旁山石化作食料,遠近貧寒者紛紛前來取食,稱頌天恩。
這些所謂“祥瑞”,越說越是離譜。
絮雨悄然望向一旁的皇帝阿耶,見他依舊含笑聽著奏報,面上并無異色。忽然,好似覺察她在看他,隨即轉面,悄然向她霎了霎眼,眼露一縷無奈之色,顯是在暗示她,忍忍便是。
絮雨一時又是好氣,又覺幾分好笑。
恰此時,又一名官員出來,躬身提著只用錦緞覆的鳥籠,奏稱,前些時日,京畿北山之中,有眾鳥數萬齊集,前后成群,飛翔朝向京城方向,三日才散。當中有一只白鸞不去,停在梧桐樹上,山民捕之,他便趁著今日機會進獻公主,此為極大的祥瑞。
眾人望去,見出來說話的是長安令。他獻的那一只白鸞,通體雪白,鳳尾紛披,望去,果然如他所言,狀若神鳥。
絮雨命人將神鳥拿近,看了看,認出是只鳳尾白雀。
從前她隨阿公在外游歷,走遍名山,自然也遇到過類似的雀鳥。固然少見,然而,哪里又是什么神鳥
長安令見左右紛紛贊嘆,面上暗露得意之色。不料,座上公主在端詳神鳥片刻之后,竟開口,命人將其放掉。
長安令一怔,趕忙下拜勸阻“公主不可此為平生難得一遇之神鳥,況且,必是百鳥知公主歸朝,方齊聚北山,如同朝拜。微臣這才特意將此神鳥進獻公主,以為朝賀。”
公主一笑“神鳥固然罕見,你亦是有心。但在我看來,此并非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