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窗。
單獨一人靠桌而坐。
何足道很喜歡安靜,在昆侖的時候如此。
這一次前往中原少林,也是如此。
走過路過的地方,都是比較僻靜的所在,一個人一把古琴一頭驢就這樣悠然而往。
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即便是來到了客棧,何足道也會尋一處比較安靜的所在,臨窗而坐。
何足道的手上并不寬裕,來著悅來客棧也不過是點了一份很是簡單的菜肴,一盤豆腐,一盤青菜,還有一壺茶水。
比較起一旁的道公子岳緣的餐桌上來說,何足道面前的食物可謂是簡陋的一塌糊涂。
要知道,此刻的何足道甚至是連大俠專屬套餐牛肉、女兒紅也沒有。
而道公子的桌子上,卻是雞鴨魚肉,可謂是這處客棧的好菜樣樣都有,郭襄和小丫頭楊念昔兩人吃的那是一個暢快。
吃菜。
喝茶。
何足道始終用一種帶著韻律的動作進食。
不在意四周的目光,也不在意自己吃的東西并不怎么樣。
何足道的表現一直落在岳緣的眼里,對方的舉動讓岳緣的眼神隱隱的有些發亮,這是一個不錯的道士。
與岳緣自己的那種奢華入世風度完全不同。
東西在有的時候,是最怕對比的。
尤其是人。
當兩個穿著各色道袍的年輕道士都坐在客棧里的時候,在其他的方向便會隱隱的吸引一些人的注意。隱隱間,兩位道士之間有著一種極大的溝壑。
這是雙方的處世態度的不同。
換句話說,是雙方的教義不同。
道家一直分兩脈,一者重黃老之術,積極入世,以人定勝天的態度行事,正可謂生的偉大,死的也慘烈。
而另外一者則是內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這樣的結局無疑是平穩,不動不蕩。
兩種態度的不同,卻也造就生活上的不同。
昆侖遠在西域。單在位置上自是比不上曾經的華山純陽,那里可是中原腹部。繁華程度,自然不是邊陲所能夠比的。
在他人看來,一盤豆腐,一盤青菜,一壺熱茶,那是簡樸的生活,單在何足道的眼中卻不是如此。
因為以往的日子里,他就是這么過的。
“這位道長是什么派別的”
目光打量著何足道的背影,郭襄笑聲的詢問道。對方的道袍并不是嶄新的。也沒有自家大哥哥的那般雍容氣派,但也不是全真教的服飾。皺眉細細的思索了下,郭襄并沒有想到。
“昆侖”
面對郭襄的這個問題,岳緣沉吟了下,點出了對方的派別。但是卻沒有道出對方的名字。
背負古琴的昆侖道士,岳緣想起的只有一人。
那便是昆侖三圣何足道。
昆侖派
郭襄聞言眼睛瞪大,歪著頭回想了半晌,這才恍然大悟。這一身服飾,確是昆侖派的人。
當初襄陽大戰,在這些年來昆侖也有人前來幫忙。
只不過對方人少,遠遠沒有全真教那般來了一大堆弟子幫忙的熱腸。昆侖派雖然也是大派,但在這中原聲名并不怎么樣,遠遠趕不上全真,丐幫。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