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贊不贊同,對于敢于挺身刺秦的這些人來說,顏路在心底是敬佩的。這不提此舉是否對錯。單就個人來說,有這種勇氣的人天下間少有。縱觀過往,又有幾人
“哈哈”
嬴政突然笑了起來。低沉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里顯得格外的響亮,在顏路的目光注視中,他將自己腰間的天問劍拿了起來,問道“那你覺得朕這柄劍呢”
天問劍,排名第一的劍。
對方的這話是什么意思,顏路非常明白。
由劍觀人,那么天問劍是否配的上
一個回答不好,會落得什么樣的結局,顏路無法揣測。可在這一刻,他明顯的體會到了一種名為伴君如伴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到現在嬴政也沒有表現出他真正的心思。
這種未知的跡象,才是最讓人心焦的情況。
抬手。
“陛下一統八荒,開史之先河,天問劍自是稱得上是第一劍。”七國一統,世人各有各的看法,在這天下間真正反秦的人莫過于是曾經六國的貴族或者皇室。
真正意義上的蒼生反對,到現在還沒有。
哪怕是在這數年里帝國開了幾個極大的徭役工程,皇陵、蜃樓和長城,如此繁重的徭役下,也是在帝國戰無不勝的大軍的壓力下,百姓是沒有太多的反抗余力的。
這一點,作為儒家二當家的顏路看的十分清楚。
這也是為什么伏念會有心思選擇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公子扶蘇作為投靠對象,哪怕是與墨家等叛逆來往過密的張良也沒有太多的反對余地。
三位當家,三味心思。
但三人的大方向還是不變的,無疑是為了儒家。
而且在顏路看來,伏念的內心里對帝國一統七國是持有贊同態度的,因為這樣如果儒家能一躍而上,那么儒家的地位豈是春秋戰國時能夠媲美那時至多也不過是其中一國。
看看之前的法家和現在的陰陽家,這便是最佳的目標。
當然。
在儒家三位當家看來,這兩者也有極大的缺陷之處,換做儒家上臺,則必須引以為戒。若想長久依存,那么就必須得尋找到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
這個辦法在伏念的眼中只有一個。
罷黜百家,獨尊儒家。
那便是整個帝國上下都只有儒家的時候,那么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哪怕皇帝輪換,改朝換代,對儒家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了。
這便是顏路窺到大當家伏念的心思。
老三張良因為他的出身,則還有其他的心思。
而他顏路秉持的是君子之道。
就如同身上的含光劍一樣。
“”
有此回答,嬴政并不意外。
天下間叛逆在百家中并不多。對于那些真正想要立足百家之上的學派來說,帝國大一統才是他們最想要的舞臺,畢竟帝國比之單純的一國來說大了太多。
前幾天的朝會上,嬴政已經見到了儒家的隱隱野心。
只可惜,在他的一番調查考慮后,儒家已然被他踢出了局。陰陽家勢大,但真正論起危害來,遠遠比不上儒家典籍里蘊含的某些思想。眼下,讓嬴政側目的是眼前這個一直不卑不亢,溫文爾雅的儒家二當家顏路。
這是一個人才。
他。惜才了。
若是眼前這個人能夠符合他嬴政的要求,儒家不出局,取代陰陽家也不是不可能。沉吟了下,嬴政開口了。
沒有人知道在這大殿里,嬴政對顏路說了什么,只是在最后顏路平淡如水的表情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整個人的氣息也變得粗重了不少,最后在面對嬴政的期待中,顏路回了這么一句。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句君子,便是答案。
一個是故意之問,一個是有勇之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