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中華歷史上第一位大一統的封建帝王,其身上的傳奇色彩簡直是諸位文藝創作者與謠言散布機靈感的溫床。從小到大,我簡直就是聽著秦始皇各種離譜的謠言長大的,除卻前朝政事給他扣上的頂頂黑鍋,各種“豐富多彩”的緋聞傳言也是漫天飛舞。
始皇帝只稍聽一下常柚的講述,便已然縈繞上一層不詳的預感。
什么叫豐富多彩的緋聞。
他雖然有不少姬妾,但不過是寵幸女子罷了,又有什么好大談特談的,更如何能與朝堂之事相提并論
更何況,他可還沒忘記,天幕上一次可是說了,后世之人給他安了好一口暴君的大鍋,那這可以與之媲美的緋聞傳言,究竟又該如何離譜呢。
不過他面上猶自冷靜,只是視線自上而下地從兩側跪坐的大臣公子的身上逡巡一遍。
希望他們心里有點數,最好不要來挑戰他本就不愉的心情。
傳奇嘛,自然是從出生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與爭議性。從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兒子到秦始皇到底姓什么,眾說紛紜。兩千多年以來,一直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許多人堅定不移地相信,秦始皇其實不是秦莊襄王的兒子,而是那個史上第一位商人出身的丞相呂不韋的兒子。有人說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邯鄲,所以應以趙為姓,為趙政。更有甚者,以此發散開來,說秦始皇又怎么能叫趙政呢,應該叫呂政嘛。
始皇帝重重放下茶盞,茶盞落于幾案上,發出一聲悶響,水自盞中溢出。
縱然咸陽宮正殿外地勢開闊,卻落針可聞,甚至沒有人敢抬頭看始皇帝一眼。
趙政,真是許多年沒有聽到的稱呼了。
這若不是天幕之言,恐早已被他拉出去夷滅三族了。
直至聽到呂政二字,怒火便更是難以遏制。
呂不韋何德何能,豈可能動搖秦國之王室血脈
有此種觀點的人論據堪稱充足,畢竟你看,除卻書中那短短一句話的記載,始皇帝一開始放過了呂不韋,結果后面又將人逼自盡,一定是因為發現了自己的身世之謎,所以才會有此操作,邏輯倒還挺能自洽的。
始皇帝忍不住一掌拍在面前的幾案上,茶盞應聲倒下,可見力量之足。
“簡直是一派胡言。”
他先開始放過呂不韋,是因為感念他對父王的恩情,若無呂不韋,自然沒有秦莊襄王。而他殺呂不韋,是因為呂不韋此人目中無人,毫無自覺,回到自己的封邑后仍舊門客絡繹不絕,他豈能容忍此等對秦國國政有如此大不穩定因素的人留存于世故而殺之,與什么身世全無關聯。
若不是天幕提起,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從哪里冒出來了另一個爹。
讓他們去問問呂不韋,可有這等膽量
其實關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源頭,其實是史記。太史公曾在呂不韋列傳中說知道趙姬有孕,還將她帶到秦莊襄王面前,趙姬隱瞞自己有孕之身委身于莊襄王,后足月產下秦始皇,為了證明始皇帝是呂不韋的兒子,大家便認為趙姬懷了12個月才生下秦始皇。
始皇帝
這是當他們秦國人都是傻子不成
雖然他父王在趙國一向不受待見,但是畢竟是秦國的公子,飲食起居也有專人照料。
像呂不韋進獻的姬妾,都要先經查驗,確認并無身孕,再將其作為姬妾記錄在案,若返回秦國,還須將這些檔案記錄一并帶回查驗,又如何能偷天換日,豈非胡言亂語。
呂不韋可沒有這樣的膽子。
不過除了秦朝,其他朝代的皇帝可算是知道為什么天幕會選擇這種題材來講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