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確實是個十足的蠢貨。
的確無法跟呂不韋相提并論。
但便就是這樣的蠢貨,竟也蒙蔽了他許多年。
其實如果他能安分守己一點,便就讓他當帝太后的門客,他也不會多說什么,反正他父王都過世好久了。
只可惜
便就應該當時再做絕一點,要叫世上再無嫪毐此人的痕跡才對。
至于史記的記載,我們都知道,史記中經常出現本紀和列傳相矛盾的史料同時載述。這其實是因為太史公在篩選史料的時候有時無法斷定史料真假,便將自己認為可信度高的記入本紀中,而可信度較低但自己并不認為完全是無稽之談的軼聞傳說計入列傳中,供后世探討研究。不然,秦始皇本紀中又為何記載他確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呢。
得知自己并不是唯一受害人的劉徹終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幸而司馬遷是我朝中人,必然知道我確是父皇之子。要不然豈不是也要鬧出個大笑話來。”
其余人便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一下。
不是說今上本紀早已失傳了嗎,如何便敢如此篤定。
雖然他們家陛下是太后與先帝之子這事確實沒得說。
但是陛下,幸災樂禍也不要表現得太明顯好嗎。
畢竟這記載人家謠言的源頭,可竟是我朝的臣子呢。
司馬遷則表示,倒也不必將他的心思剖析的這么清楚明白,會讓他覺得自己搞了好大的一個烏龍。
畢竟他又不知道原來婦人孕子只需九個月。
若是知曉,他定然不會寫進呂不韋列傳中的。
這次再寫的時候定要刪去。
但他剛下定決心,便聽到上首的劉徹爽朗道“司馬遷,寫得好,便就給朕這么寫”
司馬遷
漢以后會有如此多的傳言出來,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六國之人因亡國之恨開始編排始皇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漢代秦,自然要想盡辦法潑一下前朝的黑水。畢竟你看秦始皇的身世都如此混亂,可見秦宮內部陰暗污穢,既連齊家都做不到,便更難治國。秦朝速亡而漢代之,便更是理所當然的事。
始皇帝好啊,原來滅了他秦的,便是那漢武小兒的祖宗。
聽來這太史公,也是那漢朝的臣子。
還真是不遺余力地給他大秦潑臟水啊。
上回那個污蔑他焚書坑儒的,不會也是這個什么漢朝吧
還沒等他思忖出什么結果,便又聽到天幕言語。
哦,對了。秦始皇的趙政之說廣泛流傳,主要也歸功于史記中那一個又一個的趙政二字,從此秦國贏姓趙氏的說法深刻印入大家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