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文采如何史書上并沒有記載。但考慮到秦始皇從小的生活環境,感覺他或許真的沒有那么多時間鉆研文學藝術。
但漢武帝作為漢朝第一個自小安穩長于未央宮的榮華中的皇子,又生逢中國史上第一個治世,有大把的時間學習文學,其實個人的文學素養并不低。
劉徹聽聞天幕如此說,總算是松了口氣。
還算這天幕識貨。
始皇帝卻嗤之以鼻。
這人倒是命好。難怪之前聽天幕夸獎此人運道好,看來卻是不錯。
但觀他二人之生平,似并無相似之處,總不好因為他二人都喜歡打匈奴,就偏要將他們二人捆綁在一起。
真是何其無語。
而劉邦卻顯然抓住了重點,暗自嘀咕道“第一位自小長在未央宮的皇子莫非真是劉盈那小子的兒子”
他的確難以想象,那小子怎么才能教育出一個開疆拓土的雄主。
還能跟始皇帝相提并論。
原本已漸起的廢儲之心此刻便又有些動搖。
據傳漢武帝喜愛讀詩賦,自己也頗有寫賦之意興,可惜時光久遠,漢武帝的詞賦大多消散在了時間的長河之中,唯有三篇詩賦得以流傳。
其中,悼李夫人賦更是開悼亡賦之先河。
魯迅先生對武帝的文采亦頗為肯定,稱贊道“武帝詞華,實為獨絕。”
因而大家便對其余詞賦的佚失更為痛心疾首。時常有人發出感慨,若是有朝一日茂陵地宮得以重見天日,能在里面找到漢武帝的其余作品就好了。
劉徹
想看他的詞賦就看詞賦。
怎么看不到還要挖他的地宮
你們后代的這些不肖子孫都這么不講究的嗎
真是成何體統
另外,大家千萬不要被漢武帝的這個威風凜凜的謚號迷惑了,他本人在寫賦的時候,是個實打實的婉約派。
其秋風賦纏綿流麗,哀婉悲秋,若是再晚生幾百年,說不準又是另一個“賤妾何聊生。”
劉徹驚呆了,賤,賤妾
這是什么新花樣
衛青卻十分認同地點了點頭。
沒錯,一寫賦陛下都不像陛下了。
而被無辜中傷的曹丕
天幕能不能行了,他那是暗喻
不過,作為樂子人,漢武帝還有第二幅面孔,他寫詔書的水準也很高,比之詞賦,更顯舒闊。
西漢前期帝王謹遵高祖劉邦之言,詔書自寫,也算是給我們留下了些許蛛絲馬跡。
昭明文選素以選文嚴苛著稱,其中一共只收錄了兩篇詔書,漢武帝的求茂才異等詔便是其中之一。
此詔文辭犀利,風格奇偉。雖只短短68個字,卻仍讓人耳目一新。
故而有人曾言,只可惜斌字不能作為謚號。不然漢武帝應該被稱作漢斌帝才對。
劉徹表示,敬謝不敏。
威強睿德曰武。
武字挺好的,他還算滿意。
漢斌帝,這也太難聽了吧。
夸他文武雙全可以,把文武都寫在一起給他當謚號,還是罷了。
扯遠了,但略輸文采組如此響徹歷史,確實與漢武帝也脫不開關系。
如果不是他老做點惹人遐想的事,又何至于一天到晚被拉出來跟秦皇一起罰站
始皇帝好,原來這小子才是罪魁禍首。
他倆本來做事風格就像,東南西北打仗的光輝功業就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