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這么虛假的故事曹操才不會當真,只當純聽一樂。
不用客氣,虛假的十萬之箭他不在乎。
反正也不掏錢。
但是能看對面兩家的熱鬧,這讓人就十分開懷。
這故事這是周瑜聽了無言以對,諸葛亮聽了沉默望天。
他再一次重申,自己只是對天下大勢有點理解,想要成就事業,可不是一個會算命的方士
還有這個什么走入內心世界,真是讓人頭腦發麻。
他跟周將軍,是真的不怎么熟啊。
當年出使東吳,也不過是幾面之緣罷了。
而后赤壁之戰打響,兩人卻日漸親密,竟然有些些許惺惺相惜之感。兩人又都頗善音律,周瑜還親彈長河吟與諸葛亮聽,好生愜意。
在討論如何攻打曹操之時,還玩了一點小情趣,不愿坦然相告,偏要彼此都將計策寫在手心里。
等寫罷之后攤開手掌,兩人手掌內的字如出一轍,都是一個“火”字。
何等心有靈犀,何等知己難覓啊。
周瑜已經看開了。
他早就從這個漏洞百出的故事中知道了此絕非真相,反倒輕松下來,不忘寬慰氣得不輕的身旁人道“聊以解悶罷了,端看后來人如何解讀赤壁了。”
反正他們是此戰最終的勝利者。
孫權顯然也看明白了,豁達表示“自是如此。”
公瑾他還是了解的,絕不可能在前線給別人彈琴。
哪里便有如此悠閑。
不過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兩人畢竟屬于兩個國家,要為各自主君而戰。
而周瑜搖身一變,已然變成了蜀漢最迫在眉睫的敵人。
諸葛亮忍痛三氣周瑜,終于讓受了箭傷的周瑜傷口崩裂而亡。
所以說,周瑜是被自己心上重視的知己活活氣死的。
饒是周瑜聽了這話也實在是淡定不起來了。
氣氣死的
如何可能
以他之才與志向,絕對不可能為小事動容。
周瑜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能有什么大事能讓他在前線直接破防。
莫非是趁他大軍在外,殺進京口將至尊害了
這也絕不可能啊。
另外,就這還知己你們后世之人玩得還挺復雜。
可憐老祖宗不理解,什么叫相愛相殺。
這就不得不提到周瑜遺書第三版,這一版比較簡潔明朗,就六個大字“既生瑜,何生亮。”
一代名將周瑜發出此等慨然之言,死前不忘遠方知己。
諸葛亮面對四面八方的視線,慌忙擺手。
不不不,這個一聽就不可能。
而且,莫說周將軍絕不可能說出此等之語,便是真的說了,他也實在沒在里面聽出任何纏綿之思。
倒是聽出了刻骨之恨。
雖然在知己與君王之間,諸葛亮選擇了君王。可他從未對周瑜有過絲毫的忘懷,悲痛之下親赴東吳憑吊。說他悲痛欲絕,肝腸寸斷,說從此天下,再無知音。
代入感很強的孫權已經身臨其境了。
“他還敢來憑吊”
是怕死得不夠快嗎
來的好,來一個他殺一個,來一對他殺一雙。
這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的來源,毫無疑問,是三國演義。
其實羅貫中寫這些情節,主要是為了通過反襯的方式,去刻畫描寫諸葛亮之神武聰慧。但文章寫出來就是給后世解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