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帝陵文化,帝陵雖然珍貴,但咱祖上闊過,倒也數目繁多。
可在如此數目龐雜的帝陵之中,明定陵也是最特殊的那一個,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知名度最廣的那一座。
萬歷皇帝本人可不覺得這是什么好事。
不怕人出名,就怕陵出名。
你說陵墓出名能有什么好事,不是被盜就是損毀吧。
尤其是,天幕方才還說了他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旁人。
但是他還能勉強能克制一下自己,就是想知道自己的陵墓到底怎么了。
他可從來不是愿意委屈自己成全旁人的人。
明定陵,即明萬歷皇帝的陵寢,是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寢。也正是由于定陵的發掘,促使我國考古學往規范化發展邁進了歷史性的一步。
聽到這個什么萬歷皇帝的陵墓是唯一一座被發掘的帝陵,除了萬歷皇帝本人之外的其他皇帝,都紛紛松了口氣。
對不住了,還是得先顧全一下自己的陵墓。
逃掉一劫是一劫啊。
雖然不知道這個萬歷是誰,但還是遙隔漫長時空,感謝一下他吧。
劉徹覺得自己心里寬慰了一些。
雖然他的陵墓聽起來也很倒霉,但是天幕都用上了什么歷史性的一步。
劉徹頗為幸災樂禍地想道,想來定陵恐怕比他的茂陵還要凄慘。
畢竟后世之人考古,可是連一根竹簡都視若珍寶,怕是所過之處,片甲都不會留吧。
要說起定陵呢,那只能說是時也命也。
事實上,考古學家最開始的目標并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長陵。
原本一直還不能篤定成祖便是自己的朱棣此刻終于確認了。
因為他的陵墓,就叫長陵。
好家伙,是真的給他改了廟號啊。
他狠狠瞪了一眼身邊坐著的太子,質問道“是不是你小子給朕改的廟號”
他早說了要叫太宗,叫太宗。
朱高熾苦著臉看向自家父皇,委屈道“孩兒哪敢啊。”
再說了,他自己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叫太宗了,他為何要給他父皇改廟號啊。
太宗,很適合他家父皇嘛。
定然不是他改的。
朱棣收回目光,倒也是,想來也不是他家太子會干出來的事。
他便繼續安心聽天幕了。
得好好聽聽,看他的陵墓是如何逃過一劫的。
這次還要照辦才是。
長陵是明十三陵的首陵,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最要緊的是,明史專家一直懷疑,作為明成祖的得意作品,也許已經失傳了的永樂大典會陪葬長陵。
若長陵之中真能出土原版的永樂大典,那無論是對于明史,甚至對于整個中華文化與歷史的研究,毫無疑問,都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絕對可以當選本世紀最大的考古成就。
在那個激昂奮進的時代,要干就干一票最大的,顯然也是符合時代氣質的。
挖長陵,一定要挖長陵。
雖然已經知道了結局,自己的長陵安然無恙,可是伴隨著天幕稍快的語速,朱棣的手心仍舊有些濡濕。
聽起來如此信心滿滿,言之鑿鑿,怎么就最后沒有發掘他的長陵呢
莫不是
他的長陵已經空了
畢竟那不知道幾世孫的萬歷的陵墓只是唯一一個被主動發掘的,又不是唯一一個被盜空了的。
但另一件事也很值得震怒。
他花費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才編成的永樂大典,他用來證明自己的才干絕對能撐得起一位雄主明君的永樂大典,就這么失傳了
天幕提醒他了,確實得帶一份進長陵。
可以不挖,但是不能沒有。
而朱元璋顯然抓住的是另一個重點。
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