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隋唐開始,科舉考試逐步成為取士的主要途徑,自武則天時代之后,寒門士族的儒生子弟為官者愈發數目龐大起來,直至唐末的戰亂之后,世家大族衰微,宋朝干脆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官體制。
而科舉考試,就更是成為了宋朝官員最重要的敲門磚,沒有之一。
不過登科的喜悅在唐朝之時便已躍然于唐人的筆下。
最為出名的還當屬孟郊的那首登科后的七言絕句。
雖然說前兩句可能有些小眾,“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但是后兩句那絕對是千古名句。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文人獲得至高榮譽之后的極致浪漫與慶祝儀式的灑脫。
一日看盡長安花么。
滯留長安的許多趕考之士都在有些焦急地等待著來年春天的放榜之日,聽聞此詩,勾起了他們無數的春日的往事。
若能有朝一日進士及第,確實會有如此疏闊開朗,意氣風發之時吧。
自神龍年間,進士張莒游慈恩寺,隨手題自己的名于大雁塔下后,竟引得文人紛紛效仿,一時之間,雁塔提名成為了新科進士心目中最光輝神圣的環節。
在曲江宴飲后,他們會結伴一起來到大雁塔下,題自己的名于大雁塔墻壁之上。
當時的大雁塔是長安的一處高點,登上塔頂,可俯瞰長安熱鬧熙攘的人間煙火,剛剛邁上仕途的士人們揮斥方遒,意氣風發,感覺前途大有可為,雖然已然是安史之亂后的唐朝就是了。
白居易對嘛。
他分明是跟同批一起中的學子們一起去的,加上他一共去了十七個人呢
怎么就逮著他一個人薅
你們不能因為他寫了長恨歌就對他區別對待吧
真是的,干嘛要在這么高興的時候提安史之亂。
未能親眼見過昔年的盛唐,成長于顛沛藩鎮之亂之中,一直是他頗為遺憾的事情。
不過據說因為唐武宗的丞相李德裕不是進士出身,所以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飲,又下令將先前已然被涂抹成了花墻的大雁塔白墻恢復如初,再加上是吧,北宋的都城跑到了開封去,南宋好嘛,長安直接就是異國他鄉了,雁塔題名也自然隨著繁榮浪漫的大唐一起沉入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不過不管李德裕是出于什么心態,雖然看不到古人的墨寶有些遺憾,但不得不說,維持觀景禮儀人人有責啊
不要上哪去都寫到此一游啊,尤其是有些人的字還這么丑,破壞古跡啊懂不懂。
沒事干最喜歡題題畫畫的文人們感覺當胸中了一箭。
才不管,反正字丑這說得肯定不是他們確信。
但下次真興致大發,還是找個掛畫裱個詩掛起來吧。
而在雁塔題名風行的這近百年的時光里,最
為出眾的,自然還是我們本次節目的主人公,白樂天咯。
畢竟是大唐最高產的詩人,詩作跟批發的一樣的樂天居士,那自然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妥妥的該節目第一男主角人選呢。
要說也得是白居易自己顯擺的,什么“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進士及第的時候二十八歲,在古代那確實是一個有些資本狂放不羈引以為豪的年歲,都十七人中最年少了嘛。像上面提到的孟郊,進士及第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而這也屬實十分平常。
開始了開始了,聽說又是舞蹈又是吟詩作對的,絕對夠浪漫呢。
天幕之中,身穿heihei嗯,應該是他們唐人服飾的眾人人手一只沒聚鋒的碩大的毛筆登了場。
白居易heihei
為什么別人都是綠的,就他一個人是粉色的
他雖然最年少,但也不必這么嬌嫩吧。
而且生怕大家不知道這是什么場景,還專門給舉了牌子。
但heihei
如果忽略掉這場景的主角是自己的話。
好似還很有些意思。
畢竟像這樣形式的表演他們也確實很少能得以見到。
而歷朝歷代觀看天幕的普通百姓火速被吸引了注意。
這是什么白嫖的表演,看一下。
管你是什么什么留名,這樣的熱鬧,便是年節也不多見吶
別的都還行,除了人多,就是這節目有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