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那香爐怎么越看越眼熟呢。
旁邊這個仍舊金光燦燦,雕刻精細的,便是鎏金銀竹節熏爐。這是一方長柄博山爐。博山爐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在兩漢魏晉的時候流行的很,頂上雕刻著海外仙山,擁有長生不老的美好寓意。
而這個博山爐能夠在一眾博山爐之中脫穎而出,成為陜歷博十八件鎮館之寶之一的原因呢,確實一方面是因為其格外的精美,是目前出土的所有博山爐中最為精致的那個,藝術價值拉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的背景。
這可是實打實從茂陵那塊地里挖出來的為數不算太多的寶貝之一呢。
而且它還是一件皇家用品。
雖然又是雕九條龍又是五段竹節,暗示的很明顯了,但是頂上刻著的“內者未央上臥”六個字更是實打實的鐵證。
不過雖然是皇家用品,但其所有者并非漢武帝本人,因為這是在茂陵一號墓中出土的,其同批出土的文物上有些還刻有“陽信家”的字樣,因而這個墓連同這個博山爐的主人,應當就是漢武帝的親姐姐陽信公主無疑了。
專家推測,這座博山爐應該便就是漢武帝送給自己姐姐的禮物之一。
劉徹阿姊墓被“考古”的消息還真是來得猝不及防啊。
送姐姐一點東西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嘛。
但不愧是他們朝工匠造的博山爐啊,就是比其他的博山爐好看,確信。
多送姐姐兩個好了。
陽信公主一時不知道你送的是姐姐,還是陽信公主墓。
漢朝的又一件鎮館之寶當然得是皇后之璽了,因為其發現的地點距離漢長陵僅有1000多米,因此它的主人很大概率應是皇后呂雉。
雕工的細致與這一看就很貴的玉自然不必再提,這可是漢朝皇后用璽的唯一出土文物,在璽印界也絕對是響當當的存在。
呂雉
這轉折不需要給她一點緩沖的嗎
好在這并非極貼心的璽印,不然她還真是要更加為
自己的陵墓情況惴惴不安一些了呢。
不過方才的博山爐只是鎏金,整個展館之中最亮眼的,那不得是看了就想沖上去摸一把,時隔兩千多年,仍舊熠熠生輝的這一堆金餅嗎
還有這沒幾個的馬蹄金。
雖然沒有海昏侯博物館炸裂,但還是讓人分外眼饞啊。
吸溜,吸一口,夢里發個財算了。
觀看天幕的眾人終于長長松了口氣。
看到天幕其實也不是對金子無動于衷,也是個跟他們一樣的正常人他們就放心了。
之前看天幕的時候還差點以為天幕那個時代都是些什么視金錢如糞土的化外之人呢。
兩漢時期的科技那還是有比較長足的進步的,無論是糧食倉儲還是農具更新都有比較閃亮的成果,瓷器也正式邁入歷史的舞臺,這一點,也能夠從考古中發現的農具和倉儲及諸多釉色瓷器文物中得以考證。
這些就是實物的例證,不過兩漢最重要的一個發明和改進,那還得看紙張。
東漢蔡倫改進紙張,致使紙張的價格得以大幅度下降,最終在經歷了漫長的魏晉南北朝之后,為隋唐的科舉考試及教育的普及奠定了物質基礎之一。
當然,華夏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其影響力也一直沿著絲綢之路遠伸海外,從長安一直到撒馬爾罕,最終影響了西方,對于世界文明及文化的發展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但由于保存條件有限,陜西考古情況中,漢代紙張的保存情況感人,不過比絲綢還是好點,好歹還剩下點殘片,湊活看看。
這些就是紙張殘片了。
雖然天幕介紹的是底下的紙張殘片,但是很顯然,在紙張普及之前的悠悠歲月之中的帝王們,那雙眼睛盯著天幕鏡頭中墻壁上的那幅流程圖怎么突然就挪不開了呢。
這是什么
漢代造紙工藝流程
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