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來,岳飛始終在華夏史冊的名將之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也在斑駁的青史之上永存。
因此西湖周邊這些人文景觀之中,絕對以岳飛墓為知名景點之一。
別的先不說,先跟岳王路的路標合個影。
走過岳王路,前面就是岳飛墓了。
岳飛
雖然他確實不是第一次在天幕之中見到路標了。
但是,但是為什么要跟一個路標合影啊,這是有什么說辭嗎
岳飛竟是觀看天幕的南宋眾人之中最為平靜的那一個了,甚至頗有閑情雅致地就著天幕的鏡頭觀賞著路邊西湖的景色。
單就景致而言,確實是個風雅的好地方。
只不過
嗯,這個岳王廟他越看心里越有點沒底啊。
怎么看起來跟天幕之前去長安見的那些建筑長差不多甚至連顏色也差不多
斗轉星移,千年之間,岳飛墓歷經戰火,推翻重建,重建又翻新,大大小小的裝修美容工程那是做了無數次,最近的一次全面整修在七十年代末,因而反正是沒有什么宋朝遺韻的。
但問題不大,誰來岳飛墓是為了看南宋那不爭氣的景觀的呢
看著就來氣好吧。
要看也是來看我們大明留下的文物和精神物質文化遺產的,確信。
突然被提到的明朝眾人
雖然他們大明的百姓是很敬重敬仰岳武穆的啦,但是這這,被天幕如此提及,仍舊覺得有些不詳的預感。
他們覺得自己也沒在岳王廟中留下什么了不得的東西啊,怎么就能扯上那什么精神物質文化遺產的
此處景點最言簡意賅的名字應該是岳飛墓,但實際上也可以被叫做是岳墳,因為在岳飛墓旁還有一座墳塋,墳前的墓碑上刻著岳飛之子岳云的名字。
千余年來,父子二人的墳冢相依。
不過很可惜,岳云當日是被斬于鬧市之中,因此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鬧市跟皇權搶人,因而岳云墓應當是一座衣冠空冢。
但幸而一名獄卒冒著生命危險將岳飛的遺骨偷偷背出,埋葬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附近。
二十年后宋孝宗即位,為岳飛平反之時下令找尋忠烈遺骨,獄卒之子將其埋葬地點告知官府,最終才能成功將岳飛的遺骨遷葬于如今岳武穆墓所在地。
一代英雄最終長眠于棲霞嶺南麓。
因而岳飛墓中還是有英魂枯骨安眠于斯的。
不然你大慫也太離譜了,平反了個寂寞。
但面子工程嘛,你們大送熟練得很呢。
無論是哪朝哪代,聽著這玩意不血壓飆升
此等忠臣良將,你們大慫不想要,給他們啊,他們完全不嫌多。
而岳飛也再也無法鎮定如初。
自己的性
命他早已置之度外,可云兒還如此年輕,竟然尸骨無處可覓,讓他如何能夠沉穩以對
不過岳飛墓最終能夠升級成為岳王廟,還得是再六十年之后的故事。
畢竟宋孝宗平反的時候,趙構還活著呢。
直到六十年后的嘉定十四年,朝廷才終于將岳飛墓旁的智果觀音院改為褒忠衍福禪寺,并以碑文的形式正式開始表彰岳飛的功績,岳王廟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雛形。
盡管五十八年之后南宋就在蒙古鐵騎之下灰飛煙滅了,但英魂卻永垂不朽。
元明清直到民國時期,宋朝皇陵早不知道被不知道被除了盜墓賊以外的其他人忘到哪個犄角旮旯里了,但岳王廟始終香火不斷,岳飛墓不斷被修葺重建,規模反倒是越修越龐大,尤以明朝為甚,岳王廟之正式得名,也是在明朝時期。
朱元璋意滿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