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孩接連貼了好幾個貼貼,宋靜姝才放過了小孩。
后座上的歡聲笑語讓開車的小高與副駕上的女軍人小劉眼里閃過一絲笑意。
他們保護過不少家屬,唯有云崢同志家的家屬氛圍最好。
宋靜姝他們出門的時間是早上九點多,這個時間點已經避開了自行車上班大軍,在沒什么車輛的寬敞馬路上,車開得很快,半個小時后,他們就到了新華書店。
開在京城的新華書店總店還是非常大的,兩層樓。
因為隸屬于國家宣傳部,很得百姓們的信任,進出書店的人挺多,大家都是來買書的。
車靠邊停下后,宋靜姝一家才在兩位軍人的保護下低調進入書店。
在京城穿軍裝的人非常多,有些是真正軍人,有些是家屬,所以偶爾看到軍人,大家并不驚奇,也不詫異,最多是多看一眼,然后就各自忙活自己的事。
畢竟來書店的人可不是為了來玩。
朵朵小,書店里的客人不少,宋靜姝沒讓孩子自己走,而是抱在懷里。
“媽,你看看,你喜歡什么書,你挑你喜歡的買。”
宋靜姝打算與沈氏分開購書。
書店太大,要是兩人集中在一起選,可能彼此都會下意識遷就對方,還不如各選各的,喜歡什么就買什么,他們家買書的錢還是有的。
“行,靜姝,我跟小高去這邊選,你跟小劉去另一邊,有事就叫一聲。”沈氏同意宋靜姝的分工。
婆媳倆又相互叮囑了幾句就各自分開。
這時期的書店其實已經很方便購書,各種書籍都分類擺放,書架上還做了專門且大的提醒標識,這讓需要什么書的客人遠遠一看就知道自己需要的書在哪個位置。
宋靜姝看了看各書架上的標識,開始沿著書架行走。
她今天沒有固定要買的書,就是看到什么后世稀缺,或者是沒有的書,她就買上一本。
小劉跟在宋靜姝身后,等宋靜姝說拿哪本書時,她就會幫忙從書架上取下來抱在懷里。
這時期的書店里購書是沒有提籃的,得自己抱著。
書是文化人才需求多的東西,老百姓一般也就購一到兩本,數量少,提籃反而顯得礙事,書店里也就沒有準備。
但今天偏偏來了不一樣的謝家人。
宋靜姝與沈氏都是見獵心喜,遇到喜歡的書,隨手就拿著,不到十分鐘,跟在兩人身后的小高與小劉懷里就快抱不住了。
可見謝家人購物的力度。
新書房,一本書都沒有,宋靜姝又讓小周打了一個非常大的書架,一心想把書架填滿的她根本就沒打算停手,一路走過,只要是看上的,都拿。
書店工作人員看到宋靜姝與沈氏的購買力度,趕緊上前幫忙。
再不幫忙,小高與小劉真抱不住了。
沈氏挑選的大部分都是外文書,從小學了不少古文與中文,她現在更喜歡看外文書,別看她回國這兩年都在大雜院里帶孫女,其實她的學識也不錯,會三國語言。
因為是挑選自己真心喜歡的,沈氏挑得很慢,挑出來的書本也遠遠比不上宋靜姝這邊。
但跟周邊的其他人一比,那分量也是讓人驚詫的。
宋靜姝挑得快,但也是用心挑,后世而來的人,學識可不比沈氏差,畢竟九年義務教育不是白上的,從五六歲時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宋靜姝的知識儲量也非常豐富。
六十年代的新華書店很大,但書類品種再多都沒有后世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