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三嬸不敢不回答宋靜姝的話,臉色有點紅道“若蘭他們在村尾的空屋。”
宋靜姝瞬間站起身,她沒想到杜旭死后,謝若蘭連回娘家的權利都沒有。
“靜姝,你聽我解釋,真是若蘭自己不愿意一起搬過來的,她說杜旭才過世,他們母子幾人是重孝,這種時候不適合跟我們一起搬家。”
謝三嬸被宋靜姝的起身嚇到了,嚇得趕緊站起身解釋。
“三嬸,我們謝家村就沒有這種說法,什么重孝不重孝,姐夫下葬了,孝期就結束,不必要再跟解放前一樣,不然那就是犯錯誤,要挨教育的。”
宋靜姝不知道是謝三嬸兩口子嫌棄謝若蘭此時的身份,還是幾個弟弟不知好歹,她干脆試探一句。
“現在確實沒有重孝不重孝的說法,是若蘭那孩子自己想軸了,我也沒辦法,我也勸過她,她自己不愿意來,我們又不能錯過搬家的時辰,只能先搬過來了。”
謝三嬸也難受。
謝若蘭可是她的第一個孩子,俗話說,第一個孩子與最小的孩子最得母親掛念,大女兒年紀輕輕守了寡,她當娘的哪里會好受。
她也想多幫襯幫襯謝若蘭,但他們今后可是要跟兒子生活的。
小事謝三嬸覺得自己可以壓制住幾個兒媳,但這種略帶著一點迷信氣運的大事,她也不得不顧忌,她更知道大女兒今天沒有一起搬過來哪里是重孝這種借口,分明是被受了氣。
五根手指,有長有短,她也是實在沒有辦法。
看著謝三嬸眼里閃過的痛惜,宋靜姝明白了原因。
謝家村再和睦,但也不可能絕對和睦,各家多少還是有點陰私的。
宋靜姝明白了原因,也沒法埋怨謝三叔跟三嬸,心中雖然還是不舒服,但也不會再表露出來,笑了笑,說道“若蘭姐大氣體貼父母,三叔三嬸好福氣,生了個好女兒。”
“可不是,婉云真好福氣,有這么體貼的女兒,是前世修來的福。”
“婉云今后可要對若蘭好一些,你家這么多年的活大部分都是杜旭在干,人不在了,可別寒了閨女的心。”
“是啊,若蘭不容易,以后我們都要多幫襯一點。”
眾人也從宋靜姝與謝三嬸一問一答中搞清楚了原因,看了一眼謝三嬸三個低垂著腦袋的兒媳,心里都門清。
有的時候家里和不和睦,其實兒媳占比非常大。
謝三嬸見宋靜姝揭過不再提謝若蘭的事,松了一口氣,但心里多少也不太得勁,搬家的喜悅少了不少。
確實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她家大女婿多年來比親兒子做得還要好,人才剛死,幾個兒媳就給新寡的女兒氣受,她這當娘的能高興才怪。
宋靜姝一家沒有在謝三嬸家久坐,看時間差不多就跟著村里人離開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家四口除了朵朵嘰嘰喳喳分享米馃子的味道,其他三人都有點沉默,好半天,沈氏才小聲說了一句,“你們得幫幫若蘭。”
她今天在老三家看清了老三那幾個兒子。
跟他們的老子一樣,都是老實人。
但老實人也有老實人的壞處,那就是容易被媳婦拿捏,要是媳婦是個懂事理的,家里還能和和睦睦,但凡有一點小心思,都住不到一起。
宋靜姝與謝云崢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聽到沈氏的話,兩人對視一眼,宋靜姝才開口說道“若蘭姐還是徹底跟三嬸一家分開的好。”這也是她沒有在謝三嬸家發火的原因。
“為什么若蘭一個弱女子,還帶著兩個孩子,兄弟要是不幫襯,難道真要改嫁找個男人來幫襯”沈氏不同意。
“媽,誰說沒有親兄弟幫襯若蘭姐就得改嫁”宋靜姝哭笑不得地看著沈氏,“只要若蘭姐自己不想改嫁,就沒有誰能讓她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