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的睡蓮池水體清澈,有活水從旁邊的假山孔洞引出,細細的水流落入水中,蕩起層層波紋,設計獨到,讓他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而更讓人移不開眼的是池中盛開的睡蓮。
巴掌大的圓圓的葉片鋪滿水池中央,在它們中間,幾十株睡蓮皆已開放,一朵挨著一朵盛開,色彩繽紛,構成極富沖擊力的畫面。
孫宏輝余光掃過睡蓮的模樣,立即走近了幾步,站在圍成一圈拍照的人身后,找了個空隙朝里面看去。
與平時見到的睡蓮完全不同,這些睡蓮的花朵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顏色,外圍的花瓣為橘色、中間為黃色,色彩仿佛在盛開中慢慢蛻變,越往里越淺。
花瓣并非一般睡蓮那般細長,而是寬大肥厚,層層花瓣聚攏在一起,張開約70度,瓣尖密密的圍了四層,從上方看如同盛滿花瓣的高腳杯,極具特色。
孫宏輝從未見過這樣的睡蓮,不由得駐足觀看了半分鐘,感到十分新奇。
“我就說你們沒見過吧,這可是睡蓮新品種”
旁邊有個十幾歲男生得意洋洋地跟朋友科普,顯然在朋友面前找到了炫耀的資本,迫不及待地顯擺著。
“研究院今年才培育出的耐寒睡蓮燦錦,獲得過睡蓮評比的一等獎,只有花間集才有,其他地方可看不到。”
“怎么樣,是不是很特色”
孫宏輝看到了旁邊豎立的牌子。
那個小男生說得沒錯,這種睡蓮的確為花間集獨有,并且是剛上市沒多久的新品種,怪不得他在別的地方見不到。
才剛進來五分鐘,孫宏輝就感受到了一種新鮮感。
這種新鮮感是其他景點很難帶給他的。
接著往右手邊走,孫宏輝抬眼,看到了一整面墻的曇花,它們茂密的葉子從半空垂落,擋住了花盆、覆蓋了整個墻面,構成了一副巨大到幾乎看不到邊界的植物墻。
這樣驚人的畫面,饒是看遍了各種景色的他也被驚到。
當時在門口的時候,因為游客太多導致視線受阻,他只是隨意地掃了一眼,還以為是什么爬滿墻壁的藤本植物,沒想到居然是滿墻的曇花
而且有兩株正處于開放狀態
孫宏輝看著眼前的曇花,微微有些愣神。
曇花不是只在半夜開放嗎,怎么白天也開起來了
還是說,這根本不是曇花。
然而他在網上刷到過曇花一現的視頻,周圍人的討論聲也明確的告訴他這就是曇花。
到底怎么回事
來不及細想,孫宏輝已經被眼前的場面完全吸引住,向后踩著臺階往高處看去。
實在太美了。
從上方垂落的葉狀莖末端盛開著一朵朵曇花,每個花朵都有巴掌大小,外圍細長花瓣張牙舞爪的伸展開,內部的層層花瓣完全綻放,顏色比雪還要潔白,質感如羽毛般輕盈,宛如月下美人揭開白色的面紗,清純而嫵媚。
身在現場,帶來的感受與在視頻中看到時完全不同。
那種直觀且立體的視覺效果是鏡頭所無法呈現的。
而更令他震驚的,是左邊靠近中央的另一株曇花。
這株曇花非常大,比他見過的所有曇花都要大,從墻面的頂部一直垂落到下方,接近3米。
它的枝條如瀑布般濃密,而枝條上散開著根本數不清數量的曇花,宛若孔雀開屏,純白圣潔的曇花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一層又一層,鋪滿了半面墻壁。
此時的孫宏輝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來。
長約三四十米的曇花墻是帶給他的第一層震撼;從未見過曇花開放,此時親眼見到為第二層震撼;如此巨大的曇花灌木且鋪滿大半個墻壁,為第三層震撼;數不清到底開放了多少數量的曇花,為第四層震撼。
四層疊加在一起,宛若排山倒海,難以用語言表達他此刻的心境。
總之,他今天算是大開眼界。
與他的失神相比,經常來看曇花的老游客們就鎮定不少,卻也不免會為眼前的場景所感嘆。
不管欣賞多少次,曇花一現總是能讓人感受到不同的觀感。